隆德縣觀莊鄉前莊村地處六盤山脈西麓,屬寧夏固原市典型偏遠鄉鎮村莊。全村274戶109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1戶,353人,貧困面達33.8%。2015年10月,固原市民政局優撫安置科科長李國琪被派駐前莊村任第一書記。他始終以“幫民憂,解民困,促脫貧”為己任,沉下身子,入戶調研,主動作為,找問題、破難題,扎實工作,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底,前莊村終于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驗收,實現了脫貧銷號。李國琪也先后被隆德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全縣“優秀第一書記”,被固原市委表彰為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同時,派出單位固原市民政局也被自治區授予全區脫貧攻堅“先進幫扶單位”榮譽稱號。
沒有人知道,這些榮譽背后李國琪付出了多少辛勤勞動,揮灑了多少汗水。如今的前莊村,在陽光的照射下,色調統一的紅瓦磚房散射著耀眼的光芒。生活在這里的村民,見證著一年多來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變化:水泥路通向各自家門口,條條村道兩旁安裝上太陽能路燈,寬敞平坦的廣場安裝了形式多樣的健身器材,不遠處修建了一座供村民娛樂的大舞臺。仔細觀察,這個村還有兩處獨特的建筑“一院一家”,即“前莊村幸福院”和“前莊村兒童之家”。“一院一家”主要用來解決五保老人的養老和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
只有思想的交流
才能促進觀念的轉變
擔任第一書記那天起,李國琪從心里下定決心,立下規矩,從今以后,這個村就是他的家。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熟悉村情更妄談脫貧致富。
駐村以來,入戶成了他每天的工作,沒幾個月,村民家的事他都如數家珍,了然于心。通過與群眾聊天,他弄清了前莊村的產業結構、農民的發展意愿、建檔立卡戶的脫貧難處。時間久了,老百姓對他的信任與日俱增。在前莊村,老百姓有困難、有委屈、思想有疙瘩都愿意來找他傾訴、交流,對少數思想后進、發展不積極的“落后戶”“搗蛋戶”,他也從不放棄,不繞行,一視同仁,多次利用晚間和農閑逐個到農戶家中進行思想交流,幫助其轉變觀念。
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他發現村子里很多老百姓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懶惰思想。他清楚脫貧攻堅的核心是人,只有徹底解放思想,轉變群眾觀念,不斷增強貧困戶脫貧信心和決心,才能激發他們的內力、動力。于是,他利用空閑時間經常組織群眾集體學習,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特別針對本村黨員,將學習資料分發到村里每一位黨員手中,與此同時,他建立前莊村黨員微信群,充分利用手機平臺加強黨員與群眾之間的交流學習和相互帶動。通過教育黨員,讓他們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達到“先進帶后進、后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效果,從而帶動全村共同脫貧致富。
老百姓要脫貧 產業是根基
夜深人靜,李國琪躺在床上苦思冥想:貧困戶因何貧?怎么扶?誰來扶?在多次走訪和調研中,他明白了,發展產業才是脫貧致富的方向和關鍵,產業是保證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他和村“兩委”在反復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前莊村“十三五”扶貧規劃》和《固原市民政局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幫扶工作實施方案》。規劃的核心內容就是產業脫貧。
前莊村境內有隆德縣著名的北聯池、伏羲崖兩處自然景觀,旅游資源較豐富。如何把發展本村的種植業和養殖業與旅游產業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產業鏈上的附加值,讓產業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有力引擎?是李國琪苦思冥想的突破口。正當他為實現《規劃》內容想辦法時,得知全市旅游環線公路正好穿過前莊村,直通北聯池景點,這一消息讓他喜不自禁。他抓住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機遇,結合整村推進和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改造村莊危房69座,建成統一整齊的紅瓦磚墻房,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接下來,就是如何發展好種植業。通過調研,他了解到萬壽菊(色素菊)不僅可以觀光,更有巨大的經濟效益。一畝萬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