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春香秋實的故事——記山東省平度市新型職業農民李春香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李春香覺得發展現代農業大有可為。她對丈夫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做服裝生意了,回老家承包糧田,發展規模種植經營。

  春香秋實是一個家庭農場的名字,它的當家人叫李春香。

  在回鄉當農民之前,李春香一直在平度市區做服裝生意,并靠靈活的經營和辛勤的勞動有了一定的積蓄。但考慮到農村老家的公公、婆婆年事已高,為了更好地照顧父母,她和丈夫便有了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想法。但兩位老人不愿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她也不想放棄自己的事業。就在這兩難之際,考慮到平度是一個農業大市,馬家溝芹菜、明村西瓜、大澤山葡萄都名聲在外,李春香覺得發展現代農業大有可為。于是,她對丈夫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做服裝生意了,回老家承包糧田,發展規模種植經營。這個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親朋好友們的強烈反對,大家都說:“人家都是拼命掙錢往城里去,你們倒好,干得好好的怎么又要回到這農村來。”面對親友的阻攔,她沒有退縮。2010年,她毅然賣掉了市區的兩套房產,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承包了400多畝耕地,開始了她的家庭農場經營之路。

  春香秋實 碩果累累

  2011年,李春香做家族成員和周邊農戶的工作,實行先付款后種地的做法,將土地規模迅速擴展到1100畝。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黑小麥喜獲豐收,畝產達800斤左右。雖然產量較普通小麥低,但黑小麥營養價值高,收購價是普通小麥的兩倍以上,算下來平均每畝增收500多元。在種植黑小麥的基礎上,她還開始種植黑玉米、黑花生、黑豆等各類雜糧。2013年初,她正式到工商部門注冊了“春香秋實家庭農場”,并申請注冊了“黑養源”和“金靈芝”農產品商標;又投資80萬元建了面粉車間,引進全自動石磨機組、全自動包裝機組和全自動掛面機組,加工后的面粉、餃子粉賣出了每斤12~15元的好價格,種植的黑雜糧銷往北京、濟南、青島等城市。2014年,她的“春香秋實家庭農場”已累計流轉土地2582畝,主要用于黑色農作物的規模化種植,基本形成“種植+產品+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模式。為進一步拓展市場,她在山東特產網設立網頁,并建立網站進行產品推介,品牌效應日益顯現。她為近30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農民800多人,年創利100多萬元。

  熱心公益 惠及鄉親

  平度市蓼蘭鎮土地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較高,但都是單家獨戶分散經營,經濟效益不高。于是,李春香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向群眾提供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把種植戶組織起來,走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經營之路,使廣大農民都富起來。為此,她發起成立了“青島天力寶農機專業合作社”“浩鑫源糧蔬專業合作社”,積極為社員提供所需的農業機械服務,為社員免費提供種植技術服務,統一采購、供應本社成員種植所需的農業生產資料,且低于市場價格20%。合作社成立后,堅持以社員增收為宗旨,以“聯營生產、獨立經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加強產業化服務,逐步發展壯大。目前擁有大型農業機械10臺套、曬場6000平方米、糧倉4000立方米、辦公室15間;基本實現了生產專業化、產品品牌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帶領鄉親走上了合作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除了帶領鄉親共同生產經營致富外,她還十分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她關心村里的孤寡殘疾人員,先后為村里7戶殘疾人家庭安置就業,并給他們投了5項保險;出資為村民常年亮起了路燈;為貧困學生捐贈學習用品;每逢節日去探望敬老院“五保老人”。在2013年由平度市團市委組織的公益拍賣會上,她一次性為希望小學捐贈萬余元。

  新型農民 永續培訓

  2014年,她報名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盡管課程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李春香受益匪淺,她把老師課堂授課的內容認真地做好筆記。“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多虧了這次培訓!”李春香說,“它讓我懂得做農業創業也要進行風險評估,同時鼓勵我大膽地去做想做的事。我覺得農業發展潛力巨大,自己在農業上會更加有所作為。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會經常地給自己充電,后續的指導和服務也在進行,培訓的老師們會經常下鄉指導、跟蹤服務,并為我們學員牽線搭橋聘請外地專家。所以,以后的發展我信心十足!”她計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改善水澆條件,購買新型農機具,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和種植品種,帶動合作社社員共同致富。

  2014年,李春香重點在為社員服務方面下功夫,投資200萬元建成萬噸糧食儲存庫,又投資100多萬元新上大型烘干機,解決了社員糧食晾曬難題。同年,李春香又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生態肉牛養殖場、1200平方米的有機肥加工車間、1000多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3000立方米的青貯池,存欄西門塔爾肉牛300頭。合作社將種植、養殖及保護生態有機結合,通過將牛糞進行無害化處理,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機肥料,為周邊更多的農戶提供就業崗位和生活用氣,實現了高效發展、循環發展、綠色環保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帶動父老鄉親增收致富的能力。

  李春香的成功并非偶然,不僅因為她年輕、敢想敢做,更因為她對農業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兼濟天下”的情懷。然而,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李春香背后的那支專業農業培訓指導隊伍的力量不容忽視。如果沒有專家的跟蹤培訓和長期指導,李春香在農業發展的這條路上也許會經歷更多坎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為李春香打開了致富的大門,讓她越走越遠。課堂授課結束,課下培訓不結束,后續服務不結束,師生關系不結束。這樣的培訓為像李春香這樣的創業者增加了更多成功的籌碼。

  在面臨“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上,李春香給更多投身農業的年輕人做出了表率,而她自己積極學習、并在基地內培訓職業農民的做法,更讓我們看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前景和未來農業發展的希望。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