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之后,中國小麥、玉米、水稻三種糧食價格全面高于配額內進口完稅價格,國內外差價仍然逐年擴大、進口壓力持續增加。現行的農產品價格調控體系陷入兩難境地:繼續提高政策性收儲價格勢必進一步加大進口壓力,但是如果不提高政策性收儲價格,又不能彌補農民的種糧成本,從而喪失農民種糧積極性。建議剝離稻谷、小麥價格的保收入功能,通過目標價格的改革,實現價補分離。用完善的收儲價格和補貼機制,通過補貼生產者的方式,直接補貼給農民,保證農民的收益。同時,恢復市場價格調節功能,讓市場機制真正發揮作用。只有回歸農產品價格體系“保供給”的設計初衷,才能讓調控體系更好地建立在市場機制基礎上,得到可持續發展。(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