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貴州施秉縣高碑村任職村第一書記時,能明顯感覺到,無論是鄉里還是村里的干部,對我都是“敬而遠之”,觀望多過配合。要指導擁有17個自然寨、2700多人的高碑村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光我一人往前沖顯然是不行的,必須依靠好、團結好村兩委干部和各寨的組長、寨頭。
第一,感情上親近他們。到村的第一個星期,就把村委“五大員”(支書、村主任、副支書兼文書、安全員、紀檢員)家走了個遍,確保每家至少“吃一次飯,聊半夜天”。讓他們知道我這個上海來的王書記是“看得起他們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能聊得來的,不是不接地氣的”。村組干部來村里值班辦事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理發推子給他們剪頭,幫他們代購種養殖技術的書籍。工作上,我教年輕的村干部學著用電腦接收郵件,教年紀大的村部干用手機微信和QQ給鄉里發送貧困戶家庭圖片信息。諸如此類的小事情,融洽了我與村、組干部的關系,使我成了他們的朋友。
第二,能力上指導、培養他們。村、組干部們一般文化層次不高、理論水平不強。我就在給他們上“三嚴三實”專題黨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黨課時,結合自己的體會,把黨中央為什么扶貧、怎樣扶貧等理論知識講給他們聽;我還結合高碑村的發展實際,把通過報紙、網絡掌握的貴州特別是黔東南地區一些先進村脫貧致富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如“三變”“十戶一體”等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可以大膽想、勇敢做,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從道路建設、水利工程等扶貧項目的申報及招投標程序入手,告訴他們怎樣寫符合規范,如何按流程推進才能防止資金浪費,保障資金安全。村干部們有一些上級黨委、政府提供的外出參觀學習和培訓機會,我就規定學成歸來的村干部必須在村委會上匯報學習體會,分享學習成果。經過這些,他們覺得跟著我能學到本領,愿意聽我話,跟著干。
第三,黨規、黨紀上時時警醒他們。在年初救濟糧、救濟金的發放,以及低保戶、貧困戶的評審上,我除了監督村組干部按照程序進行民主評議和公示外,基本上都尊重村、組干部的意見,畢竟他們最了解各寨、各戶具體的經濟狀況。但是,這不妨礙我利用各種大會、小會敲打他們,經常提醒他們要遵守程序,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時常拿州里縣里查辦的腐敗案例警醒他們。我還在駐村工作組成員和村內五大員中建立了微信群,及時將媒體報道的全國范圍內發生在基層扶貧領域的腐敗案例信息分享給他們,時時打預防針。針對了解到的個別村干部在捐贈物資發放方面優親厚友的不良苗頭,我也會私下與他們單獨對質并警告談話,防患于未然。
第四,扶貧發展上團結依靠他們。我與村兩委干部,一起研究討論整理材料,及時向上級提交項目申報書,爭取到首批省財政幫扶資金50萬元。然后,村兩委又集體開會研究,由我和支書、村主任到湖南懷化考察水產加工,一致研究決定,發揮高碑傍依高碑湖、舞陽河,魚蝦水產豐富的優勢,扶貧資金發展干魚干蝦加工業,成立高碑湖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干魚干蝦加工廠,提升村脫貧致富的“造血”能力。在村組干部的分工協作和共同推動下,目前合作社已經成立,加工廠已經初步建成,即將投入使用,面向娘家單位工會的30萬元農副產品訂單已經初步達成。
實踐表明,指導帶領貧困村脫貧,干部是關鍵,團結是法寶。2015年實現精準脫貧47戶210人,2016年精準脫貧任務也已經基本完成。2015年底,高碑村榮獲貴州省 “省級生態村”光榮稱號,2016年初又被評為施秉縣基層“黨建示范點”。新的一年,高碑村將再接再厲,發揮群策群力、集體作戰的優勢,奪取脫貧攻堅新的勝利,打贏這場致富奔小康的脫貧攻堅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