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寧夏平羅縣一位農民“賣地”養老的新聞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我認為,平羅“以地養老”不宜向全國推廣。中國目前二級市場地價水平要高過寧夏平羅縣,若在全國推開平羅的經驗,以土地換養老,我們假定每個農戶獲得土地出讓收入30萬,全國大約是64萬億。這個數是全國每年財政收入的4倍,又是全國每年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21倍。這個數大約還是每年耕地產出的初級農產品的20倍(不計算肉蛋奶茶果藥材等)。即使政府10年內花出這個錢,每年的負擔也難以承受。農民養老究竟要靠什么?在保障底線平等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步伐,通過人口布局調整和就業轉移,使勞動生產率低的人群逐漸進入城市經濟部門,讓留在農村的農戶轉變為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專業農戶,最終使得國民生產總量大幅度提高,養老難題才可以大大緩解。在這個過渡期,國家的確應在更大尺度上放開土地市場,尤其是建設用地市場,讓進城農戶獲得一筆收入,補貼進城的費用。但我相信,一旦做出此項系統化的改革,地價會大幅度下降。我們不能指望靠高地價,讓中國一半多的人口輕松實現養老保障。(來源:《新京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