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鄉鎮和村落中生活著6億多農民群眾。他們繁衍生息在怎樣的治理體系中,這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繁榮和穩定,也關系到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村民自治要有規章制度為保障。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定村規民約,是對傳統農耕社會制度遺產的揚棄和繼承,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鄉村基層制度安排。村民自治也要有組織為保障。任何制度不可能沒有缺陷和漏洞。要防止鄉村基層一些人或群體在制度變遷中利用制度的漏洞謀一己私利或尋求部門利益,就必須夯實鄉村治理的道德基礎。有的農村基層在實踐探索中提出:德治是基礎,法治是保障,自治是目標。抓德治這個基礎要把黨建擺在首位。抓住了基層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黨的十九大強調,“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鄉村治理體系的基層領導人只有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自覺地執行各項改革舉措,鄉村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才會有堅實的底蘊。(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