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地域面積16.7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現有人口2200人。2011年以前,魯家是一個臟亂差村、農業小村、貧困村,農民以外出務工和從事傳統種養業為主。2012年,在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的帶領下,魯家村用活用好“兩山”重要思想,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和鄉村旅游,短短幾年就成為“田野就是花園、村莊就是景區”的美麗鄉村,通過“六個變”,實現了鳳凰涅槃,完成了華麗轉身,達成了美麗蝶變。
窮村變富村。魯家村確定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定位,大力實施“三步走”發展策略。第一步,高標準實施“村莊美化、道路硬化、庭院綠化、村組亮化、水源凈化”五化工程,創建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第二步,先后建成蔬菜、竹園、野豬、高山牧場等18家農場,并以此為基礎發展鄉村旅游。第三步,村集體入股成立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統一經營村莊、經營美麗。魯家村“1+18”(1家公司+18家農場)的新機制、新模式,徹底打破了以往美麗鄉村建設負債經營的局面,村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從2011年1.8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286萬元,村集體資產從不足30萬元增加至近1億元。
農民變股民。2015年,魯家村以經營村莊的思路,成立了注冊資本3000萬元的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村里將各級財政美麗鄉村建設補助資金和有關部門項目投入全部轉化為資本,以村集體名義持有鄉土公司49%股份,并積極吸引實力雄厚的旅游經營公司參與合作。實行“公司+村+農場”的共建機制,由村里統一向村民流轉土地,整理后招引農場入駐,公司投資公共設施,并負責具體運營,農場自主建設。農民的腰包在魯家模式中迅速鼓起來,村民收入來源除村集體經濟分紅外,農戶土地流轉租金每年每戶約8000元,農場創造的就業崗位每年可為村民帶來工資收入3000萬元,村民房屋租金也水漲船高每年可達1000萬元。2016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萬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
村莊變景區。魯家農場經濟模式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演進,突出田野風光塑造、科普教育實踐、高端農產品和品牌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加快融合,形成一個不收門票、全面開放的4A級景區。魯家還率先成立全省首家休閑農業專業合作社,18家社員農場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莊四周,每個農場都是一個景點,形成了互不重復、各有特色的家庭農場集群。村里修建了10公里綠道和4.5公里村莊鐵軌,用觀光小火車、電瓶車把農場串聯起來。
招商變選商。2013年,魯家村花了300多萬元編制高標準、高水準規劃,實行“多規合一”,即村莊規劃、旅游規劃、產業規劃、環境提升規劃由同一個設計團隊統一設計,相互無縫銜接。在規劃招商新模式和全域化景區平臺搭建基礎上,魯家沒有組織一次外出招商,卻吸引大批投資商紛至沓來,形成了資本聚集的“洼地效應”。目前,魯家村已經吸引到十幾億元的社會資本,深圳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4億元的花海世界、上海頤久藥業投資2億元的中藥農場、愛倫巴巴房車文化俱樂部投資1億元的房車營地、杭州房橋科技項目投資10億元的養老項目也將落地。
布鞋變皮鞋。在農場的帶動下,全村實現大眾創業,越來越多的農民洗腳上岸,變成老板。18個家庭農場已完成投資2.5億元,其中6家農場為外出務工返鄉村民創業。農家樂、民宿經營戶由1家增加到7家,還有15家正在申報。此外,村內項目創造直接就業崗位300多個、間接就業崗位1000多個,越來越多的村民從傳統農民變成了現代職業農民和農業產業工人,實現了全民就業。
田園變樂園。魯家模式讓一個農業小村蛻變成一個風景如畫的景區村,讓鄉間田園變成市民休閑和農民生活的樂園。村風民風向善向上、健康和諧,村“兩委”威信越來越高、戰斗力越來越強,鞏固了基層政權。村舞蹈隊、籃球隊、越劇隊相繼成立,鄉村文化日益繁榮,實現了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齊頭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