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鄉村振興的難點在“三無村”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評論員 字號:【

  中國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農村改革的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可以相容,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幾十年過去了,改革的落腳點再次回到了當年的出發點,鄉村振興戰略在黨的十九大上被提出來,被作為新時代七大戰略之一,被史無前例地寫入黨章總則,為農民謀幸福,為農村謀發展,念茲在茲,唯此為大,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黨中央從未忽視農業農村發展,新世紀以來的14份中央一號文件清楚記載了黨領導農民群眾改革實踐的歷史軌跡。“兩免三補貼”“多予少取放活”“在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重大政策方針,給億萬農民帶來實惠。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整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中國農村的區域分化和中國農民的職業分化亦是史無前例的,東南沿海和大城市周邊的農村快速工業化,大工廠和大市場遍地開花,很多農民開店辦廠,變身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積累了大量財富,城鄉差距大幅度縮小;另一方面,中西部的廣大農村沒有搭上工業化的快車,傳統農業收入低下,年輕人為了更好的就業機會遠走他鄉,低學歷者成為農民工,高學歷者躍升新市民,村中只剩下留守兒童與老人,“空心村”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東部像歐洲,西部像非洲,中國農村、中國農民再也不是一個均衡的概念,其內部差異要求我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應把中西部農村擺在優先位置,在制定具體政策和投入資金時應把“無集體收入、無產業支撐、無人氣活力”的“三無村”擺在優先位置。

  鄉村振興離不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當前很多村子經濟沒實力,集體無收入,基層組織自身運轉都捉襟見肘,無法為農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村干部誤工補貼和日常開支都要靠上級解決,更談不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手里沒把米,喚雞都不靈。”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應引進社會資本,采取土地出租入股、合作建設廠房、聯營農業園區、發展鄉村旅游等措施,努力盤活農村閑置資源,持續穩定增加村級集體收入,為鄉村振興打牢堅實的物質基礎。

  鄉村振興離不開打造特色支柱產業。江蘇華西村、上海九星村、山東西王村、浙江花園村……考察改革開放后涌現出來的強村富村,無數鮮活的事例反映出一個規律,富民強村離不開產業支撐。很多強村在依靠鋼鐵、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起家后,已經開始向旅游、金融、物流等新興產業轉型。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應立足資源稟賦,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大力打造特色支柱產業,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的動力來源。

  鄉村振興離不開重筑文化凝聚人才。一個缺乏文化元素的鄉村,經濟再富裕,生態再美麗,也不可能成為令人心向往之的故鄉。十九大報告提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鄉村振興,重在筑魂。既要留住青山綠水,又要保存傳承好傳統文化。應發揮返鄉創業人員、農村實用人才、新鄉賢等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內外兼修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