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我們就相信趙工這個金招牌”——記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農牧局環保站站長趙帥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許雪亞 字號:【

  在河北張家口蔚縣農村有這樣一句話,你可能不認識書記、鄉長,但一定認識趙帥。

  見到趙帥時,他剛從蔚縣石家莊村農民張曉峰家回來,一身休閑裝,清瘦、樸實,實在像個農民。

  作為一名參加工作30年的技術干部,蔚縣農牧局環保站站長趙帥常年摸爬滾打在田地里,平均每年下鄉時間有200多天。他的農業筆記有300多萬字,推廣農業成果36項,促農增收億元以上。他也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技推廣工作者”“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農民隨叫隨到的“110”

  “咱是農民的兒子,為人民群眾服務是咱的天職。”農民出身的趙帥,對農民有著很深的感情。

  蔚縣的農民說:“趙工是我們隨叫隨到的 ‘110’!”

  不論是陰雨霏霏,還是烈日炎炎,30年來,趙帥堅持把農村實踐、農戶示范、田間試驗當作最好課堂;堅持帶著自己厚厚的“農業日記”、農技影碟,走村戶,轉地頭,走遍了蔚縣的南北兩山、東西半坡和河川區的溝溝壑壑。

  2009年的一天,一次意外傷害,趙帥做了腳筋修接手術。手術后第十天,暖泉、下宮村一代西紅柿莫名發生卷葉、干枯,農民找到趙帥,趙帥忍著疼痛,拄著雙拐,在大棚里做指導,下午回家后整個腳腫得像饅頭一樣。那天早七點出發晚七點回來,看到大饅頭一樣的腫腳,八十歲高齡的父親只說了一句話:“你呀,真不讓我省心。”

  這樣的事,在他的工作中,已經習以為常。

  2007年7月下旬的一天,趙帥下班正準備回家,突然接到西合營鎮苗寨村農民楊建新打來電話,那時已是下午6時,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他家的三十多畝辣椒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葉片發黃,并且開始落葉。趙帥當即騎上摩托車趕過去進行了現場察看,并幫老楊分析查明了辣椒葉片發黃脫落的原因,提出整治措施,回到家里,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了。過了兩天,得知老楊的辣椒長勢又恢復趙帥的心情才徹底放松下來。

  2012年冬,蔚縣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罕見暴雪,全縣400多個蔬菜大棚不同程度受損。為了掌握一手資料,趙帥每天待在溫室大棚觀察、記錄、指導,甚至春節都是在大棚里過的,及時撰寫了 “冰雪災害對溫室生產的影響與抗災對策”,有的放矢指導了抗災自救。

  趙帥先后為農民進行技術培訓560余次,編發技術資料6萬多份,受益農民達20余萬人次;他的手機里存著300多個農民的手機號碼,一年接觸的農民有1.1萬多人。

  農業技術的“萬事通”

  從1987年保定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到2004年自學完河北農業大學本科農業推廣專業全部課程,趙帥在農技崗位上潛心鉆研、孜孜不倦。他撰寫的《談談冀西北間山盆地區如何建造薄膜日光溫室》等26篇學術論文在全國多家權威刊物上發表;他參研的“馬鈴薯提質增效技術”成果獲得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雜交谷子豐產高效技術集成與應用”獲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他主持或參與編寫的《退耕還林農民培訓教材》等多本著作被國內多家出版社出版。

  農技人員在農村指導技術,風里來,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都是家常便飯。

  七里河村趙廷玉種植溫室多年,2010年秋季他拔除了大杏開始種植番茄;2011年4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同村和他同時育苗、同種一個品種、同時種植的溫室里,番茄苗株高長到了1.2~1.3米,他自己溫室里的番茄苗株高只有40~50cm,于是他找尋了蔚縣的蔬菜技術人員,問詢了許多農資經銷店,但都不見效果;最后他慕名找到了趙帥,趙帥了解情況后,大膽創新,采用了沖施與葉面噴施微生物酵素菌肥相結合的方法,效果相當顯著。十天后徹底解決了番茄苗不長的現象。趙廷玉佩服得豎起了大拇指。

  “莊稼,對農民來說就是一切,他們都不愿也不敢冒險,而你所推廣的新技術、新品種,農民群眾為什么要接受?所以一名合格的農技人員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推廣技巧。”趙帥說。三十多年來,對于農民群眾的期待和渴望趙帥始終不敢懈怠。

  2012年代王城鎮石家莊村建起春秋棚一百多個,村里請來了趙帥作為技術指導、市場顧問,幾經篩選,最終選出了金惠13牛角椒品種。剛一上市場就被搶光,大棚平均畝產7000~8500千克,收入2.1萬~3萬元。

  三十多年來,趙帥把先進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蔚縣的農民,讓農民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推廣的脫毒馬鈴薯提質增效技術,在全市推廣50萬畝,農民增加收入1600萬元;推廣的無公害蔬菜面積12.8萬畝,農民增收1.28億元;使用糧食新品種,增產糧食3000萬斤,增收1500萬元。

  信得過的“金招牌”

  “7月份氣溫經常到達30℃以上,‘三伏’天農田地里酷熱難耐,在瓜菜生長旺季,無論走到哪個村子,趙工都會被農民圍得嚴嚴實實。我們就相信趙工這個金招牌。”說起趙帥,張曉峰滿是佩服。

  “今年我家的豆角用上了微生物肥,外觀品質都特別好,長得又長又直,市場上都特別少見,今年最高時賣到了5元錢一斤。這都多虧了趙工給俺的指導。”捧著自家大棚剛摘下來的新鮮豆角,張曉峰樂開了花。

  農諺說“時節到來一陣風,搶收搶種不放松”,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強,到了緊張的農忙季節,趙帥和同事們幾乎天天都奔忙于田間地頭,解決各種農業技術難題,中午顧不上吃飯,有時啃口辣椒、西紅柿充饑。

  由于技術過硬,平易近人,農民都十分信任他。“趙工待人真誠熱情,從不擺架子、講條件,我們遇到技術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趙廷玉說。

  為方便群眾聯系,趙帥給每戶指導的農民都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和微信號,還專門建起了微信群,每年他接待咨詢人員達300多人次。他務實的作風贏得大家的口碑,他被蔚縣農民稱為最接地氣的技術推廣專家。

  三十年的積累和沉淀,趙帥從一個書呆子變成了一個精通業務的行家里手。密密麻麻記載的60多本工作筆記以及6個U盤近100萬文字見證了他曾經奮斗過的足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