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延長看上去是個技術問題,像拍腦袋一樣,實際上是經過驗證的謹慎做法。從制度的效果來講,更穩定,更有預期。制度最重要的一點是穩定,好的制度是穩定,最怕變來變去,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意在增強制度的穩定功能和預期功能。農民承包了集體所有的土地后,對承包使用年限非常敏感。期限的本質是預期,這里面反映出兩層意思,一是農民對土地使用的預期,二是制度、政策的穩定。農民考慮的是地能夠種多久,會不會被收走。制度的提供者、政策的制定者覺得這套制度不錯,考慮的是如何使這套制度安排給農民穩定的預期,吃定心丸。我們制度安排的難點是,既要保留集體所有,又要給農民吃定心丸,只能在承包期限上動腦筋。我們一直在研究“長久不變”的實現形式,目的只有一個,怎么使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更加穩定。(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