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四優四化”為抓手 促進中原農業大省轉型升級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夏樹 何曉霞 沈立宏 字號:【

  每10個餃子有7個產自河南,每10個饅頭有3個河南生產。雙匯、三全、思念、好想你等耳熟能詳的農業品牌也出自河南。

  作為中原農業大省,河南肩負著“大糧倉、大廚房、大餐桌”的重任。河南的糧食產量占全國1/10,油料、蔬菜、肉、蛋、奶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2017年河南糧食總產量1194.64億斤,比去年增加5.38億斤,平均畝產431.4公斤,夏糧總產量及畝產均創歷史新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副產品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

  讓河南三農人感到自豪的同時,他們也有“焦慮”:怎樣才能讓“好的多起來,多的好起來”?到任近一年時間的河南省農業廳廳長宋虎振,此前長期在農業系統工作,他對河南的“三農”工作有很深的感情,也有很深的理解。

  “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的囑托,始終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不斷提高糧食產能。針對河南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優質高端農產品供給不足,農業深層次矛盾凸顯等問題,在‘優’字上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求創新。不斷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展,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宋虎振說。

  談到如何深化河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他說:“我們要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優四化’為重要抓手,圍繞需求側這個目標,強力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在記者前往鄭州采訪宋虎振廳長時,中原大地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冬雪。

  瑞雪兆豐年。宋虎振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責任重大。不僅要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要借此把農業做大做強,讓河南朝著農業強省的目標跨越發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優四化”為重點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方案:重點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統籌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宋虎振說,“當前,‘四優四化’已成為推動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成為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口,成為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的破冰船,我們要全力以赴推進‘四優四化’”。

  談到發展優質小麥時,他說:“要把發展優質小麥作為推進河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一任務,弱筋、中筋、強筋實行比例種植,不斷適應市場需求。”

  “河南是全國小麥第一大省,常年種植面積8200萬畝左右,產量占全國的1/4強。中原大地不種小麥不行,但是種了之后效益卻不高,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主要是老百姓習慣混種、混收、混用,高端面粉做不出來,一些企業需要高端面粉,還要到國外去進口。這是河南小麥效益不高的癥結所在。”

  宋虎振介紹,找準了問題,我們為提高小麥生產的比較效益,為增加種糧農民收入,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首先搞品種結構優化,河南的小麥主要是中筋小麥,而現在市場需求的是弱筋和強筋小麥。我們搞弱筋、中筋、強筋小麥優化比例種植,開展先行先試點,同時政府出臺配套政策,在這個基礎上,實行專種專收專用,實現優質優價,鞏固和提升小麥生產的優勢地位。

  按照比較優勢和適應性種植的原則,將豫北、豫中東劃定為強筋小麥適宜生態區,將豫南劃定為弱筋小麥適宜生態區。在三個麥區,篩選了淮濱、延津、永城等8個縣市,開展試點示范。發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村整鄉開展單品集中連片種植。形成千畝以上單品種片區140個,萬畝以上單品種片區62個。宋虎振介紹,在優質小麥生產區域,優先把綠色的種植技術介入進去,組織育種、栽培專家,分品種編印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技術規程,按照標準化生產,真正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他舉例說,新鄉是河南的小麥主產區,也是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和優質專用小麥種子繁育基地。“新鄉小麥”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證書,主產區延津縣45萬畝小麥生產基地是河南省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2011年與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全國首個“合作共建有機小麥基地協議書”,自此,茅臺釀入新鄉成分。

  談到發展優質花生時,他說:“在夏糧保安全,秋糧保收益的前提下,發展優質花生,可以讓老百姓多增加收入。”

  河南在沿黃及黃河故道大果花生區和豫南、豫西南小果花生區等適宜產區擴大優質花生種植,示范推廣高油酸花生,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探索優質花生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的經營模式,促進農民增收。

  宋虎振介紹,河南是全國花生第一大省,常年花生種植面積占全國的25%,產量占全國的30%。老百姓種花生一算賬,一畝地能搞到1500元左右,種玉米、種小麥達不到這個水平。而且花生是秋作物,為保口糧安全夏作物不能調,秋作物可以調。玉米面積調下來了,種花生行不行?省農業廳重點研究了這個。大家都知道高油酸花生榨出來的油跟橄欖油一樣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現在中國用的主要是進口歐美的。

  “我們把大企業請到河南來,構建花生全產業鏈。魯花集團已入駐全國第一花生大縣——正陽縣,農業部又將正陽縣列為現代花生產業園,這必將對河南花生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談到發展優質花生宋虎振津津樂道。

  談到發展優質草畜時,他說:“斤糧斤草,河南是糧食大省,也是秸稈大省,我們要用秸稈換取高品質畜產品。”

  “河南是全國肉牛大省和新興奶業大省,其中肉牛全國第一,奶牛全國第四,這是以秸稈換肉、換奶換出來的,也是循環發展、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的主要形式。我們每年有8000萬噸干物質的秸稈,作為飼料用的不到30%。老百姓沒辦法了才把秸稈還田,能源化利用不賺錢。當然,河南的生豬、肉雞在全國也都很強,是主導產業,肉牛、奶牛是優勢產業,但是產業鏈、產業層次還不行。為此,我們就是瞄準以秸稈換高品質畜產品這個方向發展。”宋虎振說。

  “新野及周邊縣市新建百頭以上規模養牛場122個,新建母牛重點村80個,新增母牛1.2萬頭。泌陽恒都建成年屠宰15萬頭肉牛生產線、年生產10萬噸肉牛飼料加工廠和30萬噸生物有機肥加工廠,2016年集群產值36億元,公司生產的牛肉、冷鮮肉、凍肉等產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他說。

  談到發展優質林果時,他說:“河南特色農產品很多,各地有很多寶貝,要結合特色優勢區創建抓好特色產業發展。”

  河南針對全省果蔬發展短板,建設瓜果集約化育苗場15個、瓜菜標準化示范園50個,改造低產蘋果園50個,開展了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廣“果沼畜”“菜沼畜”和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種養循環的多種種植模式,提升產品品質,打造品牌。依托扶溝、內黃等蔬菜重點縣,建設早春和晚秋以及越冬蔬菜生產示范基地,提高淡季供給水平。在中牟、滑縣等西甜瓜產業發展重點縣,大力發展設施瓜果生產,發展休閑采摘,調劑瓜果市場供應。

  “河南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有信陽茶葉、靈寶蘋果、鐵棍山藥等,食用菌也是全國第一,中藥材和蔬菜在全國前三名。” 宋虎振介紹,靈寶蘋果種植面積90萬畝,年產量140萬噸,榮獲了全國十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生態原產地知名品牌等稱號,年綜合效益達207億元,2016年品牌價值183.40億元。因此,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是河南的又一個主攻方向。

  談到“四化”時,他說:“我們要不斷打造‘四化’升級版,實現由種養業大省向種養業強省轉變。”

  抓好“四優”,更要抓好“四化”。宋虎振說,品牌的核心是品質,我們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農業往優質產業上搞。怎么搞,就是在統籌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的基礎上,以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前提,通過調結構、提品質、轉動能、促融合、強帶動、創品牌,推進河南省種養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之路,實現由種養業大省向種養業強省轉變。

  宋虎振說,新時代要有新作為。圍繞新“四化”這個主題,省政府出臺了《河南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這兩個方案為河南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抓手。其中,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主要體現在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組織化程度。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瞄準構建產業鏈、組合供應鏈、提升價值鏈。

  “河南的GDP是四萬億元,其中食品工業占了近四分之一,目前已突破萬億元大關。我們通常講河南的食品工業規模大,每3包方便面有1包產自河南,火腿腸占據半壁江山,華英鴨占領了東南亞70%以上的市場,一大批‘河南造’農產品擺上國人餐桌。但多而不優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龍頭企業原料自給率不高,與原料基地建設結合不夠緊密,在加工環節質量我們可以控制,技術已經很成熟,甚至有的已實現了智能化控制。然而,沒有穩定的優質原料基地,再怎么加工出來的產品都不是高品質。”宋虎振說,河南正在積極調整優化種養業結構,已建設高標準良田5357萬畝,計劃到2020年建成6369萬畝高標準良田。2017年秋季種植強筋、弱筋小麥840萬畝,種植優質花生2056萬畝,玉米調減200多萬畝,優質飼草種植面積超過200萬畝,在40個蔬菜重點縣和55個西甜瓜產業重點縣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在37個母牛養殖大縣、黃河灘區等加快建設優質肉牛、奶牛養殖基地,打造“雙百萬千億級”肉牛奶牛生產化工程,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豐富、綠色、優質的原料來源。

  “另外,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保證加工品品質性狀穩定的重要一環。為解決原料基地和冷鏈物流兩端的問題,我們按照綠色原料基地、綠色工廠、綠色冷鏈物流系統構建全產業鏈。兩個轉型升級方案出臺后,省政府專門召開了工作推進會,推動綠色食品業加快轉型提質增效。”談到河南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時,宋虎振滿懷憧憬。

責任編輯:張璟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