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回南方老家農村,發現一位兒時同學近年來靠養魚和辦雞場發了家,在當地很是“出名”。而這“出名”除了經濟較寬裕外,再就是各級領導和部門參觀考察“出了名”。上電視,登講臺,侃侃而談,他被當地人戲稱為專供各級領導參觀的“爭光專業戶”“樣板戶”,一天到晚疲于奔命,疲于應付。
其實在眼下的精準扶貧工作中,有不少地方或單位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參觀、考評等,專門“培養扶植”了一批“爭光專業戶”,以供上級領導和部門參觀考察,供新聞媒體宣傳報道,以突出自己的“工作政績”。
據了解,這些“爭光專業戶”類型多種多樣,涉及各個方面,有物質文明建設方面的,有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有思想政治方面的,還有經營管理方面的。不管是哪個方面的,哪個系統來的領導或檢查組,都有對口的“專業戶”等著你去考察、參觀、了解。你要是向他們問起什么來,對方回答得頭頭是道,深入淺出,有板有眼;你要是看他們的工作現場,標準化、規范化作業讓你滿意;你要是看他們的管理材料,那是要啥有啥;你要是開個座談會,那場面更是熱鬧,只要議題一宣布,與會者便七嘴八舌,發言積極踴躍,說得有骨有肉,深淺得體,有觀點有實例,頗為生動感人;要再到小康村、脫貧戶看一看,走一走,柏油馬路,樓房別墅,家用電器如冰箱、彩電、空調等等一應俱全,比大城市還氣派,這些“爭光專業戶”確實為地方領導“爭光”不少。
不是說不能有小康村、脫貧樣板戶,而是不能止步于個別的“爭光專業戶”,而忽略更大面積的基數。用所謂的“爭光專業戶”搞“花架子”,做“形象工程”,應付上級的檢查,討好上級領導,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格格不入,是對黨不老實、不忠誠,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的表現。各級領導干部應及時擦亮眼睛,識破他,揭穿他,絕對不能讓搞“花架子”、搞“政績”工程的人得逞。同時也希望有關領導和上級檢查部門都能跳出這些“爭光專業戶”的“光環”,看到真正的民情,聽到真正的民聲。
(甘肅省張掖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