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讓“學農教育” 把孩子拉出“教育鳥籠”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戴先任 字號:【

  有的同學等不及輪流使用的鐵鍬,手腳并用在芋頭大葉子下刨土;有的興奮地坐在播種拖拉機上摸這摸那;有的推著滿載稻穗的獨輪小車高聲歡唱;有的蹲在煮紅薯的大鍋旁煽風生火,被煙嗆到咳嗽也不愿離開;有的端著一盆牛奶蹲在牛舍旁,充滿愛心地為小牛喂食……“一周的學習,影響學生一生”,這是北京市正在推廣開展的初中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

  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多都不識五谷、不辨六畜,不僅是城里孩子,就是農村孩子也很少會下田地干活,陪伴孩子更多的是電子產品,是網絡游戲。而近些年來,學生體質下降、“好日子養出弱孩子”的現象引發全社會關注與擔憂。

  北京推廣“學農教育”,就顯得很有必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讓學生學農,可以增進他們對國情、民生、農業的了解。通過學農,讓學生“滾一身泥巴”,能讓學生切身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農民之苦,變得憫農;也能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更加懂得珍惜糧食、避免浪費,進而懂得父母養活自己的不容易。這也是勞動教育的題中之義。

  讓學生多一些機會親近大地、親近自然,能夠讓他們增長見識與經歷,這是一種素質教育,也是自然教育、博物教育。多一些“學農教育”、勞動教育,讓學生多參與戶外活動,而不把孩子完全禁錮于課堂、補習班,這對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體能素質也大有裨益。

  大地滋養萬物,與大地脫離甚至可能衍生一些心理疾病。孩子們更多生活于柏油路、水泥路上,或是高樓里,與自然割裂。心理學家榮格提出,在人類集體無意識的內容中包含了人類往昔歲月的所有生活經歷和生物進化的漫長歷程。親近自然,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應該尊重并涵養這種天性。

  教育不能太過功利,而應該多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農教育”,讓教育回歸生活,讓生活走進教育,不再把學生變成只懂讀死書的書呆子。“學農教育”,能夠彌補教育短板,對學校教育進行有益補充,有助于把孩子拉出“教育的鳥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湖南省安鄉縣)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