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家村一幢農家小樓門前,“養老示范戶”的標牌特別醒目。這戶人家的主人叫童道云,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個把城里老人接來自家養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經跟隨她生活了4年。據《金陵晚報》報道,在南京,這種“城市老人寄養農家”的養老模式很受歡迎。南京市楊家村儼然成了“養老村”,這里自然風光秀麗,城里無法照顧老人的家庭紛紛將老人送到鄉下農民家庭養老。
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5%,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標準;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增至2.6億;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首次超過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并長期保持4億人的規模。
然而,伴隨著中國老齡化到來的,是贍養人的“形單影只”和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正在承擔和將要承擔贍養義務的一代,很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上要照顧父母,下要撫養孩子,還要努力工作來養家,許多家庭陷入繁重工作和照料老人無法兼顧的局面,更是出現了很多“空巢”老人。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空巢”家庭已接近50%。如何使老年人,特別是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幸福地度過晚年,成為一項重大課題擺在全社會面前。
在城里做保姆的農村人,將城里的老人帶進自己的村莊、自己的家庭,讓城里的老人在鄉下養老,這種養老模式是一種很好的創新。在城市里生活的老年人,很多便來自于農村。他們對農村有著美好的記憶,有著很深的情結,只是好多老人家鄉已沒了親人,而子女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可能隨父母回農村去生活,“跟著保姆到農村”,滿足了一些老人歸屬感。農村生活對長期生活在城里的老年人來說,也顯得新鮮,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種一片菜園,養幾只土雞,遠離都市的喧鬧,享受恬靜的生活,走進農村,換一種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也會變得多姿多彩。
這個全新的養老模式,既破解了“空巢”之困,又讓老人感到新鮮,還能讓保姆足不出村便找到了工作,避免造成新的“空巢”,可謂一舉三得,值得稱道。
(河北省石家莊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