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鎮打假力度的加大和城鎮居民消費維權意識的增強,一些不法商販認為農民群眾識別假貨的能力比較差,買東西往往圖便宜,也不索要發票,便把目光瞄向了農村,從而造成坑農、害農案件時有發生。加之,農村消費市場比較分散,政府部門執法受到人力、交通工具等因素制約,都給農村打假帶來了難度和不便,影響了農民群眾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因此,進一步加強農村打假工作十分必要,農民群眾也迫切希望“3·15”更多關注農村,但愿農村天天都是“3·15”。
農村人口多、市場大,人們對假貨的防范意識相對薄弱,加之農村群眾收入偏低,廉價是大家選購商品的首要因素,種種原因之下,農村市場成了假冒偽劣商品的樂園。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惠農政策,農民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了,但消費維權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這里有意識淡薄問題,也有個人維權成本高的障礙。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時節,農藥、化肥旺銷。作為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齊抓共管,聯合行動,從源頭上進行治理。一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群眾的防范意識。在城鎮搞好維權宣傳的同時,要多在農村宣傳上下功夫,可組織工商、質監、農資、金融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分片進行聯合宣傳,尤其是要注重對農民群眾進行打假知識方面的宣傳,可借助目前農村的集市、文化活動等群眾比較集中的地方,設置宣傳臺、農資產品鑒別臺,條件允許也可邀請有關專家到活動現場講解一些鑒別商品真偽優劣的方法等。作為鄉鎮政府和村組,也可與司法部門聯合,組織法律服務車進行巡回宣傳等。二要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在農村打假中的導向作用,積極宣傳打假的正面典型和成功做法,組織曝光一批典型涉農假冒偽劣商品。大力推介優質放心農資產品,樹立農資品牌消費意識。三要發動群眾檢舉揭發,發現一起,處理一起,也可以在新聞媒體上進行公告,讓假貨在農村無處藏身。四要在固定場所設立假貨展覽中心,明確專門的工作人員,向前來參觀的農民群眾義務講解或介紹有關法律法規、產品鑒別、標簽識別及使用等相關知識和技術,幫助農民群眾提高科學選購商品的能力,使農民群眾真正增強維權意識,掌握維權手段,具備維權能力。
(山西省壺關縣樹掌中心校 秦風明 秦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