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曬出首批政府審批“最多跑一次”項目清單,共40961項。今后,清單內的事項,只要材料齊全,群眾和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的意義不僅限于其內容本身,更是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等方面優化政府供給。這種面向群眾和企業通過精簡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的“一次辦結”服務機制,其最終目的,是通過政府主動改革,帶來群眾、企業、政府多贏的局面。
近年來,盡管政府職能部門全面推進簡政放權,倒逼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征收、行政裁決、行政服務等領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群眾在不同部門間來回奔波的情況還沒有解決。比如民營企業發展中“玻璃門”“彈簧門”仍然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老毛病沒有根治。種種問題,不僅阻礙了企業發展,群眾對此頗有微詞,也損耗了整個經濟的內生動力,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更好地減輕企業負擔,更多地服務企業,才能廣泛激發企業生產和創新的活力,促進經濟發展;只有加強公共服務制度設計和安排,健全和完善方便群眾辦事的各種制度,才能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更有利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為群眾辦實事。
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就是要做到讓群眾少跑路,讓企業辦事效率更高。為此,要進一步通過深化改革來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務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要營造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解決制度層面的問題;既要重硬件,更要重軟件,傾情服務廣大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只有敢放,才管得住;管得住,企業才放得開;企業放得開,才能產生效益。
要讓“最多跑一次”收到實效,首先是轉變思想觀念,把方便群眾和企業、服務群眾和企業放在第一位,切實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和企業,凡事想著群眾和企業。同時,要創新服務機制,以方便群眾和企業為導向,制定“怎么做”的程序性規范和“做得好不好”考評機制,邊創新邊總結,把事辦好、取信于民。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鳳城街道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