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南開大學團委副書記艾偉俊被選派到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擔任該縣南湖鎮高房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艾偉俊就任時,高房村面臨貧困面大、富民產業薄弱、基礎設施滯后、干群關系緊張的困難局面,他從掌握村情實際開始,堅持與鎮村干部同吃同住同下地,用心用情融入群眾,獲得真心認可;以群眾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提供暖心幫扶,堅持身先示范,務實辦事,以此破解融入,打開工作局面。
“娃娃臉”的艾書記
剛到高房村,村民對這位“娃娃臉”書記,既充滿期待,又心存疑慮。面對從未經歷過的農村工作,艾偉俊心想:只要用心用情工作,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得到群眾的真心認可和接受。
一次,艾偉俊走訪農戶,零下20攝氏度的氣溫,一名叫王吉利的男孩仍然穿著單衣,腳上是破了洞的鞋子。王吉利的爸爸說,孩子穿的還是別人送來的舊衣服。看著孩子的神情,艾偉俊心里十分難過。他二話沒說,帶著王吉利和另一個單親孩子來到南湖鎮,給他們買了過年的新棉服和鞋子。看著孩子穿上了新衣服,王吉利的爸爸緊緊地握著艾偉俊的手,感激得眼含淚水。
了解到王吉利家里有三個孩子在上學,90多歲老人臥病在床,女主人身患殘疾沒有勞動能力,艾偉俊從自己的補助中拿出500元,囑咐給另外兩個孩子也買上新棉服和鞋子,讓孩子能穿暖和。隨后,他又與校友、朋友取得聯系,商量一起與這戶困難家庭結對幫扶,目前已經累計爭取到5000元幫扶資助。像老王家這樣的困難家庭,艾偉俊幫扶了20多戶。
村里還有很多孩子是單親和留守兒童,周末無人照顧,艾偉俊就決定每個周末給他們補課。不僅補習功課,他還給孩子們買來了《弟子規》《三字經》,輔導孩子們學習國學典籍,教給孩子們做人處事道理。從2016年年初開始,這個周末補習班風雨無阻。有一次,艾偉俊外出培訓,連續兩周沒有給孩子們補課,心里一直惦記。為了不耽誤孩子的課業,他從蘭州乘坐5個小時的客車,連夜趕回村里為孩子們補課。第二天中午又匆匆忙忙返回蘭州,繼續參加培訓。讓艾偉俊最開心的是,這些往常沉默寡言、不善交流的孩子們,逐漸變得活潑起來,最近大部分孩子還被學校評選為文明之星、進步之星和學習之星。正是因為這樣的用心用情,讓第二故鄉的老鄉看在眼里、暖在心頭。
能辦事的小艾同志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漸漸地,艾偉俊認識到:只有始終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才能準確把握群眾所需所盼。在缺少可直接利用資源的情況下,爭取包括社會資源在內的各方力量,提供暖心幫扶,解決群眾所需所盼,是打開工作局面的重要途徑。
高房村小學,墻體老化,孩子們在土操場里活動,在旱廁里如廁,存在安全隱患。多年來,村民迫切希望改善孩子們的就學環境,而村里又沒有條件解決。在給孩子們上主題班會課的時候,艾偉俊發現了這個問題,看到孩子們冬天在雪地的操場上活動做操的照片,他暗自下定決心改變這個狀況。他立即與鎮村干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投入工作。國慶長假,同事們都去休假了,他和駐村工作隊在高房小學勘測和規劃,制定了《高房小學改造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為了爭取資金,只要聽說朋友有幫助的心意,他就去聯絡;只要有一絲希望,他就去跑動。艾偉俊心想:只要孩子們能在硬化的操場上歡快地運動,多跑些路算得了什么?2016年4月26日,高房小學校園改造提升工程資金40萬元終于到位。
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施工,改造提升后的新校園,新建廁所一座,平整硬化土坯操場2400平方米,新建加固圍墻200米,重新規劃了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健身器材等五個功能區,還購置了新籃球架和室外乒乓球桌。
因歷史原因,高房村素來矛盾較多、群眾對村“兩委”不太信任,作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艾偉俊堅持少說多聽實干,堅持第一書記就要帶頭務實為群眾辦實事,通過自己身先示范,帶動村兩委轉變作風務實服務群眾。在貧困地區,教育既是拔窮根的根本之策,也是群眾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