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服務內容列入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是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在8月30日-9月1日開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農家書屋主題實踐活動中,我們看到湖北農家書屋不斷創新,積累了很多鮮活、生動的經驗,為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強化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借鑒。這是農家書屋建設的寶貴財富。在近期調研實踐中,我們不斷地梳理全國農家書屋建設情況,真切感知創新脈搏,實事求是分析存在的問題,力爭為農家書屋更好發展謀篇布局。
農家書屋為農村思想文化建設筑基發力
農家書屋工程是黨中央實施的公共文化服務五大重點工程之一,從2005年開始試點,2007年全面推開,截至2012年年底,共建成60多萬家,覆蓋了全國有基本條件的行政村。農家書屋工程實施以來,共向廣大農村配送圖書10億多冊。農民人均圖書擁有量從工程實施前的人均0.13冊增長到人均1.25冊,增長了近10倍。農民圖書閱讀率也從工程實施前的43%,增長到2016年的49.7%;圖書閱讀量從人均3.3本增長到2016年的3.61本。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10年來,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沒有書、農民讀書難的問題,讓億萬農民享受到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果,在推動文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作用日益顯現,為夯實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建、管、用方向,農家書屋建設著眼于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和延伸服務,全面推動工作,取得可喜工作成績。
但也應認識到,在農家書屋工程階段性任務完成之后,特別是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推進和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農民的現實文化需求隨之變化。這給農家書屋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提高空間。在調研中,大家提出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管理員隊伍建設問題,資金來源和籌措問題,以及頂層機制設計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每個省每個地區不斷地解放思想,不斷地創新方法、舉措,根據財力情況,根據實際發展,來合理地配備資金、圖書和各種資源,滿足這一需求。
新形勢新任務要求農家書屋建設須在資金保障、隊伍建設、活動設計及形式形態創新上,建立起很好的長效機制,推動農家書屋的持續健康發展,滿足農民文化需求,強化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出貢獻。這是我們農家書屋建設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以擔當精神助推長效機制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建設,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總局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統籌實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我們在總局黨組領導下,盤活用好農家書屋存量資源,精準配置增量資源,立足出版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民閱讀習慣培養,不斷地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第一,立足于把握好農家書屋建設導向。農家書屋建設是利國利農的文化工程,切實推動了廣大農民知識水平、生產本領的提升。但從政治導向上看,主要的是提升廣大農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水平,努力把農家書屋建成黨在農村的思想文化陣地,把黨的路線和政策方針傳播到基層,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力量。出版社在向農家書屋配送、推薦書目時,要把政治合格、導向正確、通俗易懂、社會效益強的出版物推薦給廣大農民。在農家書屋活動開展方面也要嚴格把關,絕不能給那些封建迷信、錯誤思想提供傳播舞臺。
第二,推動農家書屋頂層設計更加科學。農家書屋建設是新聞出版工作的一個創新。在頂層機制上,如何與農村、社區的組織機構對接,如何與有關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程對接,都需要不斷深入思考。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得非常快,如何更好地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在農家書屋建設方面出臺權威性的頂層工作機制,在制度建設方面給予有效保障,也是我們的工作目標之一。
第三,深度激活存量文化資源。農家書屋建設深入到了行政村,但行政村“兩委”人員隊伍一般只有5到7人,想在這么少的人員配置里增設一個文化管理員要認真研究,目前在國家農村管理機構設置上有很大難度。因此,我們要指導各地積極想辦法,認真思考怎么給管理員設立崗位、明確其職責的問題。同時,怎么動員村里鄉賢參與管理、怎么調動管理員的積極性,都要有制度性、綜合性安排。從明年開始,我們考慮進行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推薦表彰活動,以此調動廣大管理員的積極性,并通過培訓來提升能力和水平。我們還要不斷創新農家書屋管理方式,認真研究書屋陣地作用發揮問題,推動各地因村、因地制宜地來開展好閱讀活動,為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提供一些優質文化服務。
第四,不斷擴大文化資源增量。要保證每個農家書屋年補充圖書不少于60冊。推動農家書屋重點書目推薦工作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有針對性。出版社要跟農民的文化需求去匹配,從而提升服務,并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文化扶貧、精準扶貧。這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目的就是促進廣大出版社和相關媒體,跟農民的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對內進行有效內容挖掘,推動農村文化選題更加精準,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提高出版社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五,加快推進數字農家書屋建設。怎樣運用電子政務管理方式來推進農家書屋管理,怎樣研發一些好的電子閱讀平臺給農民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都需要我們認真探索和仔細研究。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把農家書屋建設與涉農資源有效共享,把書屋建設與電子商務平臺有機結合,既激活農家書屋資源,又有助于推動電商“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解決,既可豐富農家書屋服務內容,也可為管理員帶來一定的收入,拓展書屋自身造血功能。這對農村各方面建設都是有力的推動。
第六,加大新聞宣傳力度。農家書屋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新聞媒體宣傳和監督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怎樣通過典型的示范帶動,將各地創新模式和有益探索進行推廣,怎樣深度報道廣大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生動典型,還需要媒體不斷地工作。最近一個階段以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對農家書屋的典型人物、事跡,一些工作創新方式,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希望新聞媒體繼續做好農家書屋宣傳報道,深入總結農家書屋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好典型好做法和先進人物,傳遞正能量,鞏固思想陣地,不斷地提升農家書屋的知曉度、影響力,引導全社會關注農民閱讀,引導農民走進農家書屋,共筑書香社會。
農家書屋工程,建好是基礎,管好是手段,用好是目標。謀劃好、運維好、推動好這項工作,是農村文化建設百年大計。讓我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推動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取得新進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