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是山西小雜糧的主產區,在山西三大小雜糧主產區晉北、晉西北和晉東南中,忻州所占比例超過1/3。世界雜糧在中國,中國雜糧在山西,山西雜糧在忻州。”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雜糧分會理事長田鴻儒介紹道。2014年10月,忻州市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雜糧之都”稱號,更加確定了忻州雜糧在全國雜糧產業中的優勢和地位。
“四朵金花”競相綻放
繼岢嵐縣被命名為“中華紅蕓豆之鄉”,靜樂縣被命名為“中國藜麥之鄉”,神池縣被命名為“中國亞麻油籽之鄉”之后,2015年8月7日,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又命名五寨縣為“中國甜糯玉米之鄉”。至此,“四朵金花”綻放在“中國雜糧之都”。而這些稱號,又大大提升了忻州雜糧在山西乃至全國的美譽度、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
忻州市副市長裴峰介紹,近年來忻州市委市政府,圍繞小雜糧這一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全市雜糧產業向“特色產品+規模基地+集優科技+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綠色品牌”的方向邁進,打造了以“一薯、三麥、四米、五豆”為特色的小雜糧產業,使“中國雜糧之都”的稱號享譽國內外。說到忻州雜糧的主要品種,裴峰更是如數家珍:“一薯是馬鈴薯;三麥是莜麥、蕎麥、藜麥;四米是小米、黃米、糜米、甜糯玉米;五豆是紅蕓豆、大豆、豌豆、蠶豆、綠豆。”
如果說山西是中國的雜糧王國,那么,忻州無疑就是“王國中的王國”。與農業、雜糧打了35年交道的忻州市農委副主任張春霞肯定地說。
產業突圍路蹣跚中前行
忻州是一個革命老區,也是一個資源富區、農業特區。全市近年小雜糧種植面積保持在300萬畝以上,年產量55萬噸以上。忻州市下轄1區1市12縣,總人口330余萬人。而12個縣除定襄外其他11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資源繁多稟賦獨特的小雜糧優勢背后,卻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壓力。如何把小雜糧的文章做足做好,也成為扶貧攻堅的一大課題。
近年來,忻州市小雜糧已從追求產量邁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新階段。目前,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上,忻州市堅持以資源優勢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實施了穩定糧食生產、突出特色產業、發展綠色產品的發展戰略,并通過系列舉措,使小雜糧種植業呈現出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栽培、產業化開發的新格局。忻州大地上,小雜糧產業呈現出規模、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而在推進雜糧產業化經營及龍頭企業發展上,忻州市堅持“抓大不放小、大中小一齊上”和突出抓好“三個打造”的工作思路:一是打造優勢產業,二是打造規模企業,三是打造品牌產品。一批雜糧加工企業正在做優、做大、做強:忻州的豐園食品、三農特產,定襄的紀元集團、山田園食品,原平的石鼓農產品、衡榮雜糧,代縣的豐裕農產品、金九洲農產品,繁峙的憨山冷榨油,寧武的五谷園農產品,神池的老農貢亞麻油,五寨的雙喜鵬程淀粉、匯豐紅蕓豆,岢嵐的煒嵐紅蕓豆,偏關的章遠食品等110余個各類新型龍頭雜糧加工企業正在興起,其加工精裝農特產品達2000余種。據統計,忻州市發展各類雜糧購銷組織及專業合作社現已達500余個,明顯改變了過去長期存在的“有基地缺市場、有產品缺銷路、有品牌缺名牌”的現狀問題,雜糧加工產品也向“主食化、副食化、禮品化”方向邁進,雜糧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正在形成。
“但是,山西小雜糧產業化發展所面臨的窘境也是忻州的窘境,所面臨的瓶頸也是忻州的瓶頸。站在全國的高度上看,忻州必須突圍。”裴峰對此語氣堅定。
“十大創建工程”強力驅動
為進一步把忻州市的雜糧產業做大做強,優化農產品供給,打響“中國雜糧之都”品牌,促進農民增收脫貧,近期,忻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制定《關于實施雜糧產業振興工程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旨在通過組織實施十項重點工程,切實把忻州市打造成為一個集雜糧基地、加工、研發、倉儲、物流、交易、展銷為一體的中國雜糧產業核心區,有力促進該市特色現代農業發展。
作為分管農業的副市長,裴峰全程參與了“十大創建工程”的決策,并熟記于心:忻州市每縣要著重謀劃發展一項可成為“一縣一業”的雜糧產業,爭取兩年內全市境內打造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紅蕓豆、藜麥、亞麻籽、甜糯玉米、水果玉米、黃米、豌豆、蠶豆、燕麥、馬鈴薯等”十大特色雜糧之鄉;每縣要至少安排建立一個雜糧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同時要大力推廣雜交谷子、脫毒種薯、地膜覆蓋、節水旱作、化控間苗、配方施肥、機械作業、綠色防控、間作套種、合理輪作等十項實用技術及綜合集成技術,使雜糧科技覆蓋率達到90%以上;每縣要創建10個千畝以上的雜糧優質高產示范村,作為優種加優法、農藝加農機、地膜加旱作等綜合集成技術示范樣板,以百個以上雜糧規模高產示范村來推動全市雜糧高產優質高效;每縣要培育出10個能夠統一組織農戶種植、統一生產技術規范、統一產品銷售的雜糧規模生產經營合作社,抓好雜糧“一村一品一主體”發展,明顯提升雜糧組織化經營水平;每縣要培育出一個銷售收入在千萬元以上的雜糧大龍頭,同時壯大一批專業化加工的小龍頭,強力推進雜糧產業化、主食化、精品化、功能食品化水平;各縣要積極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及基地建設,每縣保持認證和新獲認證的雜糧產品要達到10個以上,忻州要認證百個以上“三品一標”雜糧產品;在創建與運行好“忻農綠寶”等市級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同時,各縣要積極創建雜糧網店、微店、公眾號等電商營銷平臺,大力推進“互聯網+忻州雜糧”行動,每縣達到10個以上全市達到百個以上;各縣要積極申報國家和省名牌產品與著名商標評定,每縣爭取至少新獲得一個名牌產品或著名商標,并鞏固發展好已獲認定的公眾認可的品牌產品,整合小品牌,打造大品牌,共同打造出忻州雜糧十大名品;創建一個省級雜糧科技研發中心,聯合國家和省有關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農科教密切合作,加強雜糧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雜糧精深加工品及營養保健品的研制與開發,并在同一場地共同創建一個忻州雜糧產品展示中心;2017到2019年,總投資1億元以上,建成占地總面積435畝的山西忻州“中國雜糧之都”產業園區,園區建設的目標是:成為全國一流的集雜糧科技研發、產品展示、品牌宣傳、倉儲物流、電商營銷、美食體驗、農旅觀光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園區。
采訪期間,忻州市農委主任寧云樓多次說,忻州市小雜糧產業化突圍的勢頭有了,但成績還不足以擺到桌面上,特色化、產業化、名牌化的路徑也才初現章法,能不能再“多點時間”,“多點成績”,再采寫報道。“多點時間”的背后,不僅意味著忻州小雜糧產業化發展道路上具有的潛力、空間,還意味著行政主管部門舍我其誰的發展信心、當仁不讓的發展決心,更意味著不久的將來“中國雜糧之都”會展現出一個截然迥異的嶄新面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