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塘約三變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貴州省農委調研組供稿 字號:【

  塘約村地處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西北部,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不到4萬元,青壯年絕大多數外出務工,是一個典型的“村窮、民貧、地荒”的國家二類貧困村。2014年6月,一場洪澇災害襲擊塘約,農田被淹沒,房屋被損壞,農業設施被摧毀,很多農戶被這場大水沖得一貧如洗。如何自救、如何發展、如何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重建美麗家園,成為擺在塘約面前的最大難題。

  如今,塘約村以農村產權確權、賦權、易權為抓手,圍繞“‘三權’+黨建+扶貧+產業”的發展思路,探索“黨建引領、改革推動、合股聯營、村民自治”的發展模式,促進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盤活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走出了一條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脫貧攻堅蝶變之路,實現從貧困村向小康村的跨越變遷,堪稱“塘約道路”。

  “三權”促“三變”

  2014年到2016年底,塘約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過去的“臟、亂、差”,到現在村容村貌的煥然一新;由過去的說話無人聽的村級組織,到成為帶領村民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由過去的“分田到了戶,不要黨支部;有錢又有米,不要村集體”的一盤散沙,到現在群眾共謀致富的抱團發展格局。

  窮則思變。在市、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塘約村先后被納入市農村改革試點村、省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村兩委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激活農村沉睡的資源、資產、資本,對全村土地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村集體財產權等“七權”進行登記備案、確權頒證、評估認定。成立集體經濟組織——“金土地”合作社,組織全體村民把承包地確權流轉到合作社,通過產業和股份把村集體、合作社、農民的利益聯結起來,走“合股聯營”、抱團發展的路子,組建種植、運輸和建筑等合作社,發展香蔥、辣椒、蓮藕、食用菌等規模種植。通過“確權、賦權、易權”,促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分散的資源聚集化、模糊的產權清晰化、集體的資產市場化、分散的農民抱團化,再造雙層經營“統”的功能,形成更高層次的統分結合,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變則通,通則達,達則久。塘約村“三權”促“三變”改革,實現了農業生產增效、農民生活增收、農村生態增值,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提升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

  農村資源盤活了。通過開展“三權”促“三變”改革,解決了產權權屬不清、面積不準、四至不明、登記不全等問題,賦予了產權主體更多權能,推動了農村生產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規模化生產方式轉變,活化了農村各類要素資源。全村4881畝土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通過村級金融擔保基金擔保發放林權抵押貸款200萬元、“金土地貸”460萬元、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權質押貸款305萬元、小額農貸760萬元,讓“沉睡資源”變成“鮮活資產”,有效提高了農村資源的配置效率,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要素保障能力。

  農民收入增加了。通過成立金土地農民合作社,引導村民入股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特色產業,極大地提高了農業規模化程度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了專業分工和農民充分就業,拓寬了脫貧增收渠道。村民收入從原來僅獲得土地種植收入、務工收入轉變到“土地流轉收租金、入社參股分紅金、基地勞動賺薪金、資源抵押變資金”,“錢袋”一天比一天鼓,生活一天比一天富。2016年,村集體及合作社分紅121.47萬元,社員分紅80.98萬元(其中,最高的達8960元,最低的也有1840元),發放社員薪金50余萬元。消除貧困人口138戶600人,基本實現整村脫貧。

  村莊環境變美了。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農村改革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推動鄉村變景區、民房變民宿、農事變體驗,塘約村正在成為城市人向往、農村人留戀的地方。如今的塘約村群山環繞、阡陌縱橫,村文化廣場、林蔭小道、健康步道、自行車道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綠樹紅花、小橋流水等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折射出一片生機盎然、其樂融融的景象。

  村風民俗變好了。通過推行村規民約“紅九條”,在規范村民行為舉止、維護鄉村社會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濫辦酒席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酒席總量減少了70%,村民辦酒成本降低了70%,從原來的每桌350元左右降低到現在的100元左右。道德講堂宣講、積德榜建設和“好婆婆”“好媳婦”等評比活動的開展,凈化了村風民俗,破除了陳規陋習,優化了社會秩序,廣大農民的心情舒暢了,精神面貌提升了,一幅美麗和諧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

  構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塘約村短短幾年時間煥然一新的根本變化,關鍵在于抓住了農村改革這個“牛鼻子”,根本在于有一個好的基層組織,核心在于有一個帶動發展的合作社,基礎在于構建一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黨建引領,“軟組織”變成“硬堡壘”。突出黨建引領作用,推行“支部管理全村、村民監督黨員”,建立黨員積分制管理制度,管好黨員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塘約村將村黨總支劃分為3個網格黨支部和1個合作社黨支部,11個黨小組建立在11個村民組,對村級干部實行“駕照式”管理,對村支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村民議事會實行“三級”考評,形成了村委會自身監督、監督委員會專門監督和村民小組民主監督的“三方”監督機制,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和執行力,點燃了村干部和村民干事創業致富的熱情。村支兩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組織群眾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依靠內生動力發展生產,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群眾找到了組織、找到了依靠,村級組織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各項工作在村支兩委的領導下有序推進。

  改革推動,“死資源”變成“活資產”。村支兩委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方向,抓好農村各類資源“確權、賦權、易權”的“三權”改革,激活農村沉睡資源,有力促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全省率先對全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村集體財產權等“七權”進行精準確權。全村耕地確權面積4881.21畝,林地2616.8畝,房屋957宗,集體所有水利工程19宗;頒發林權證60本,水權證32本。建立健全土地儲備、產權評估、利益共享風險保障、金融支撐等配套措施,引進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進村開展業務,每年從村集體的分紅中抽取20%作為村級金融擔保基金,探索“3+X”(“3”即金融機構、村委會、合作社,“X”即公司、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等利益聯結方)信貸模式,賦予了“七權”流轉、抵押、擔保、入股等多種權能,引導農村經濟組織、公司、專業大戶、農戶等產權主體通過各類產權抵押擔保貸款,破解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合股聯營,“弱農民”變成“強股東”。按照“合股聯營”的思路,成立村集體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采取“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組織村民用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實現合股聯營、合作生產。經營所得收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體30%、村民40%的模式進行分成,農戶務工所得收入確保每月不低于2400元,形成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強弱聯合共同富裕的發展格局。目前,依托“金土地”合作社,共募集股東921戶,股權總數5230股,實現全體村民股東化。合作社建立起精品水果、蔬菜、綠化苗木等基地3800余畝,發展鄉村旅游,因地制宜走農旅一體化發展路子。同時,合作社在其內部組建婦女創業聯合會、紅白理事會,設立勞務輸出公司、建筑公司、運輸公司等,有效解決了農民就近就業問題,外出務工人員從860人減少到50余人。

  民主自治,“小村規”變成“大章程”。堅持把村規民約作為村民自治的利器,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濫辦酒席、不講誠信、不贍養父母等陳規陋習,經過村民代表大會研究討論,頒布了“紅九條”,規定“凡不參加公共事業建設者、不交衛生管理費者、亂辦酒席鋪張浪費者、貸款不守信用者、房屋亂建不按規劃者、配合組委會工作不積極者、不執行村支兩委重大決策者、不孝敬奉養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一律列入“黑名單”,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間內,不辦理任何相關手續,不落實國家任何優惠政策,待考察合格后,方可恢復其權益。“紅九條”村規,涵蓋了公義、誠信、守法、忠孝等內容,讓村民在自身認可的規范中共建村莊。為確保村規落到實處,成立了由鄉賢寨老、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為主體的老年協會,公平公正公開予以執行,樹立了村規的權威性。

  塘約村的改革發展,還需從政策指導、規劃引領、產業布局、項目支持等方面進一步扶持,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打造決勝脫貧攻堅、建成全面小康的示范樣板。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