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范雨素用消失說出:靈魂與身份無關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李錦華 字號:【

  范雨素消失了。一夜間,人們都在找她,都在問范雨素是誰?那篇刷出10多萬閱讀量的成名作《我是范雨素》將她推向風口浪尖。

  范雨素,十二歲之前叫范菊人,因為看了瓊瑤的《煙雨濛濛》,便給自己改成現在的名字。她初中文化,離家之前在湖北襄陽的農村小學做民辦教師,因為耐不住對希望的渴求,離了婚的她帶著兩個女兒到北京打工謀生。她在京居住的皮村憑借2002年成立的公益組織“工友之家”,匯聚了越來越多愛好寫作的打工者。

  范雨素為什么火?她在自傳中這樣開篇: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有人說她以底層視角刻畫苦難的真實是“打工文學”珍貴一頁,有人驚嘆于她對生命之光堅持不懈的追求,也有人僅僅是被那一句文藝到無法與“農民工”身份相聯系的開篇所打動。事實上,這樣的關注,不僅表達了公眾對范雨素文學實力的贊嘆,更是被她筆下生活所折射的靈魂震撼。“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說。但是,當農民工成為范雨素走紅后的標簽,已經與她爭取尊嚴的寫作初衷相悖。農民工寫出直抵心靈的文字、對現實做出猶如刀刻的解讀會變成新聞,本身就是社會對階層認識的一種反映。這在邏輯上違背了范雨素非常渴望獲得尊嚴與安全感的內心需求。

  范雨素為什么消失?在《我是范雨素》走紅后的第二天,數不過來的媒體、出版商到皮村找她。“吃驚”過后,范雨素開始“招架不住”。如今,走紅并沒有讓她感到命運將迎來反轉的機遇。“我不相信它會有什么改變,我年齡大了沒有什么癡心妄想了,我只希望這件事能盡快結束。”范雨素用微信叮囑工友:“因媒體的圍攻,我的社交恐懼癥,已轉為抑郁癥了。現已躲到附近深山的古廟里。你快截圖轉吧,我不能見任何人了。”更讓范雨素擔心的是,筆下“能說會道”“威風凜凜”的母親,如今已銀發蒼蒼、滿面皺紋,若因為女兒寫得一手好文章,就要應對一群呼嘯而來的陌生人,還要忍受他們粗糙地撕裂那些已逝的苦難記憶,就太殘忍。

  范雨素走紅后,農民工的標簽被放大,靠文學滋養的靈魂被解剖,她用消失告訴世人,身份與靈魂沒有關系。她拒絕被審視。那個八歲便獨立看懂豎排繁體《西游記》的小姑娘,十二歲以“赤腳走天涯”的豪情流浪至海南的農家女,盡管仍然熱愛文學,迷戀閱讀,但早已不奢望“通過寫作改變命運”。讓人傷感的是,自傳中曾經無畏的范雨素,如今很脆弱。

  范雨素寫的長篇小說叫《久別重逢》,以前最喜歡看閆真的《滄浪之水》,現在喜歡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她是誰,并不重要。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