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川蒼溪聚才引智 挑起脫貧“大梁”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緊扣脫貧攻堅大局,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在“引”字上做文章,在“育”字上鉚足勁,在“用”字上下功夫,在“留”字上求突破,實現人才工作理念從“為我所有”到“為我所用”、從“追求數量”到“數質并重”、從“傳統守舊”到“開放合作”,有效破解人才引進難、培育難、作用發揮難和留住難“四大難題”,構建聚才引智推進脫貧攻堅的新格局。

  剛柔并舉“引”,破人才緊缺之難

  蒼溪縣雍河鄉80后青年楊敏回鄉后,發展林下種植天麻500畝,天麻繁殖基地20畝,藥百合300畝,以“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農戶零投入發展產業,輻射周邊種植戶100余戶,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助推實現15戶貧困戶脫貧。楊敏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裕。到老的時候,鄰居們還記得自己為家鄉出過力,就心滿意足了!”

  為引進城市規劃、農村金融、現代農業等緊缺專業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蒼溪縣與清華、北大等30所高校簽訂合作項目181項,特聘專家和技術顧問56人,建立16個科研實習基地。邀請省級部門和重點高校在該縣重點崗位掛職干部達41人,北大農學院長、美國科學院院士鄧興旺帶來創業團隊,助推羅漢果產業發展。蒼溪縣先后到北京、重慶、成都等地高校舉辦專場招聘會,引進規劃、工程、工業、旅游醫療緊缺專業碩博研究生153人。實施“歸巢創業1313”行動,吸引蒼溪籍在外優秀人才5000多人返鄉創業。

  蒼溪在扶貧工作上,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精準扶貧新路徑,開對“藥方子”,讓人才拔掉“窮根子”。

  精耕細作“育”,解本領恐慌之難

  身著紅軍衣,戴著紅軍帽,在專業向導的帶領下,從紅軍渡出發,實地緬懷當年紅四方面軍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我才走了十多公里路,就累得不行了,走的都沒得當年紅軍長征的百分之一,真切地感受到當年革命先烈們的艱難困苦。”蒼溪縣經信局干部刁興建滿頭大汗地說道。

  今年來,該縣在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只要是對培養創新人才有利的,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嘗試,勇于突破。蒼溪縣實施紅色文化“補鈣”工程,依托紅軍渡黨性教育學院,組織5200余名各類干部人才,到紅軍渡、黃貓埡等黨性教育基地,以穿紅軍衣、走紅軍路、講紅軍故事等方式,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強政治定力。實施“頂崗跟班提升”行動,遴選491名優秀年輕干部人才遞進培養,選派137名干部到省市部門和發達地區上掛鍛煉或跟班學習,選派163名能力強、作風好、有培養前途的干部到急難險重崗位歷練。實施“借腦提能強質”計劃,充分借智借力,組織在蒼溪縣掛職干部、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每周舉辦一期“梨鄉干部大講堂”;精選300余名優秀鄉土人才參加在蒼溪舉辦的全省精準脫貧示范培訓班、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培訓班,促進了干部人才的思想革命、作風革命、能力革命。

  聚焦發展“用”,解紅利釋放之難

  “組織讓我到這么重要的崗位工作,是對我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讓我在一個更高的平臺發揮所長,我會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蒼溪縣交通局規劃干部張鴻迪鄭重地說道。2017年3月,蒼溪縣在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中提拔5名碩士研究生作為副科級領導,在適合的崗位發揮他們的才能。

  近年來,該縣著力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制約,樹立“創新驅動實質上就是人才驅動”的戰略思維,新建一批院士(專家)、技能大師、名師名醫工作站(室)等平臺,充分發揮各平臺作用,培養了一批本地人才。開展“萬名人才進千村幫萬戶”活動,大力選派教育、衛生、農業等專業人才到脫貧攻堅一線常態開展醫教幫扶、科技指導等工作;公開比選、調配優秀人才擔任鄉鎮領導干部、村第一書記,164名年輕干部因脫貧攻堅實績突出得到提拔重用。圍繞特色農業及新型工業,大規模組織科技人才走向產業前線,推進科技成果在基層轉化,使人才開發與產業升級相融互促。去年8月12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5分多鐘播報該縣科技人才推動獼猴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采取“掛職專家教授+本地專業人才+龍頭企業家”的模式,建立多個“項目工作研討組”,為項目投資建言獻策。每月集中召開一次項目推進會,項目專題協調會,每季度召開一次返鄉創業項目簽約推進會,全程服務項目建設。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要用好人才,就要讓人才在合適的崗位,更好地發揮他們專業特長,助力蒼溪的經濟發展。”蒼溪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創新機制“留”,解服務管理之難

  “我在縣扶貧移民局工作,愛人也到農商行上班了,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我和愛人在蒼溪也有了一個家!”引進人才馬鳴開心地說道。馬鳴愛人原本在北川縣信用聯社上班,夫妻二人一直分居兩地,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苦惱。蒼溪縣委組織部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積極協商解決,將馬鳴的愛人調到蒼溪縣農商行上班。

  長期以來,人才流失的“馬太效應”一直是制約人才工作的瓶頸。蒼溪縣立足關心人才、服務人才,對人才進行全方面保障,建立三大機制,突出“感情留人”。創新聯誼溝通機制。整合省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等資源,成立蒼溪縣人才之家,打造“人才沙龍”“人才驛站”,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及溝通交流搭建平臺。同時,建立蒼溪籍在外優秀人才庫,印制聯系通訊錄,春節前給他們寄慰問信。創新激勵保障機制。縣財政每年投入1300萬元用于人才綜合開發,對引進人才給予安家補助和崗位津貼;強化領導干部聯系優秀人才,每年組織一次“人才關愛”健康體檢。創新考核評價機制。發揮政府、市場、專業組織、用人單位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強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制考核,將綜合目標考核中人才工作權重提高到3%以上,納入黨建述職重要內容,層層壓實責任。

  (四川省蒼溪縣委組織部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