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民生嘎查村王麗華搖著輪椅,第一次暢通無阻地來到了村里最熱鬧的集市,“那種感覺太好了!集市上貨物齊全,更沒想到的是村里變化這么大,路都是柏油路。”由于身患先天性軟骨病,王麗華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年近古稀的父母照顧,家里收入有限,生活非常艱難,村里集市她從沒去逛過,更不知道集市是什么樣子,第一書記李恩祥來了以后,王麗華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年8月底,根據《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嘎查村任第一書記的工作方案》,興安盟迅速出臺了《興安盟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嘎查村任第一書記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了興安盟干部下鄉駐村“推進‘四個全面’加強重點工作落實”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面推動興安盟第一書記工作。
“一竿子”插到底。一年多來,興安盟先后派駐850名第一書記,如今,每個嘎查村(連隊)都有1名第一書記,每家農牧戶都有干部聯系服務,做到了人員、工作全覆蓋。第一書記們認真履行職責,破解發展難題,服務群眾,用實際行動塑造了良好形象。
建強基層組織聚民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何增強黨支部的服務能力,盡快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成為第一書記們剛下基層的第一要務。
第一書記上任以來,積極協助嘎查村“兩委”班子工作,宣傳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在幫帶村干部等各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一年以來,協助培訓嘎查村干部1.5萬余人次,聯系培養嘎查村后備干部5884人,幫帶122名大學生村官發揮作用。幫助制定所駐嘎查村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為所駐嘎查村講授黨課1700次,幫助嘎查村新建或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71個,進一步激活了嘎查村‘兩委’班子活力、提升了工作水平,切實增強了嘎查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興安盟盟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折喜文介紹說。
到突泉縣太平鄉五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后,呂志鵬便確定了工作思路。他認為黨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五星村共有483戶人家,35名黨員。他把這483戶人家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委派4至5名黨員,引領帶動,搞好服務。“呂書記帶領我們重溫入黨誓詞,讓我們更加明白了作為黨員的責任和義務。”黨員趙秀蓮說。
在呂志鵬的帶領下,村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發揮出來,村民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全村上下干勁十足。呂志鵬駐村一年內,五星村新建房屋39戶,維修286戶;街巷硬化達到6.8公里;飲水安全、便民連鎖超市、幼兒園、衛生室、活動室都實現了全覆蓋。“呂書記來后,村里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大家干勁特別足,這都是呂書記和黨員干部帶動得好。現在我們村真是大變樣了。”村民律憲華說。
在音德爾鎮金星村,每周二的周例會總是熱火朝天。為了讓村“兩委”班子的素質提升,步調一致,增強戰斗力,王巖剛在合作社內建立黨支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經濟;屯組內建立5個黨小組,結合8名無職黨員特點特長設置村務監督崗、公共事務崗、經濟發展崗、思想政治崗四個崗位,充分調動每一名黨員的積極作用;同時,實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明確了坐班值班時間、工作責任和具體分工,增強服務水平。一系列新措施、新辦法,激活了一池春水,使金星村黨支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第一書記的到來讓村黨支部面貌煥然一新,村干部說話好使了。”嘎查村的農民紛紛為第一書記點贊。
破解集體經濟“空殼”難題
“群眾不脫貧,干部不脫鉤”。按照“五個一批”工作要求,第一書記帶領嘎查村開展“三到村三到戶”等精準扶貧工作,對貧困農牧民進行了建檔立卡,積極幫助嘎查村制定和實施脫貧計劃,參與協調落實涉農涉牧資金。同時,幫助所駐嘎查村培育特色產業,選準發展路子,帶動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不斷提高農牧民合作化、組織化水平,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全盟嘎查村集體經濟年收入6696.44萬元。
“產業結構單一是該村增收緩慢的主要原因,要想‘拔窮根’,必須在調整產業結構上做文章。”音德爾鎮長發村鄭亞輝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考察,結合現有的養殖基礎和秸稈資源優勢,按照“支部+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成立了惠澤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同時,爭取項目資金290萬元,規劃建設標準化肉驢養殖基地,探索出“以養促農,以農支養”的新模式。今年,該村還優化產業結構,實施5000畝膜下滴灌項目,發展優質高效農業,預計每畝增收240元。
“一年內,五星村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240人降到 129人,貧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從國家最低標準2968元增至5000元。” 駐村一年,五星村駐村第一書記呂志鵬亮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自己雖然是本科生,但在農民面前只是小學生,來了農村第一次知道種香瓜得上黃豆,種草莓得上牛奶。”為了讓自己能更好地發揮駐村作用,呂志鵬一有時間就一頭扎進村部圖書室學習種植、養殖類知識。通過反復論證,他協調盟局共計投入資金5萬元,用于購置5個雞舍、3噸雞飼料、1500只蘆花雞,在五戶典型貧困戶開展蘆花雞養殖項目。通過工作隊不間斷地入戶指導、監管,五戶貧困戶的蘆花雞長勢喜人,每戶純收入在萬元以上。
“剛抓雞雛那幾天就趕上下大雨,呂書記大半夜就跑到我家幫我一起干活,怕雞雛讓雨淋了成活率低,別看他是警察,心細著呢!”嘗到甜頭的劉長福在村里逢人就宣傳養雞的好處。五星村馬春華,因照顧自己癱瘓在床30多年的老母親,連媳婦都沒娶上,自己也是患病無勞動能力。為了動員他養雞,呂志鵬先后多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剛開始,馬春華并不買賬,可時間長了,來往次數多了,他也慢慢地接受了這位第一書記,接受了他的建議,主動養起了蘆花雞,日子越過越好。
盟派駐音德爾鎮金星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巖剛以發展合作經營為突破,成立盟星農機合作社,爭取到扶貧項目資金45萬元購置大型農機具,以合作社租賃設備、高于市場價集中流轉貧困戶土地、村民入股等形式開展合作經營,不僅壯大了集體收入,促進了貧困戶精準脫貧、穩定脫貧,還集聚群眾力量共同發家致富。另外通過收取秸稈轉化廠機器設備租金、旱改水田間管理費等措施,進一步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每年集體可增收約10萬元。
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有困難就找第一書記。”如今,在各個嘎查村這句話成了流行語。貧困村基礎薄弱,各有各的困難,第一書記深入走訪農戶,聽取意見建議,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努力做群眾的貼心人:協助落實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帶領嘎查村級組織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民事村辦等工作,幫助建立完善村級便民服務站834個,屯組便民服務代辦點1889個。
一排排大瓦房,房前屋后是整潔的水泥地面,還有漂亮的墻垛,民生嘎查舊貌換新顏。村民心中喜不自勝,感慨良多:小賣部變成了大超市,小吃部變成了大飯店,托兒所變成了幼兒園……村民真心感謝第一書記李恩祥。
科右中旗新佳木蘇木新發嘎查王志權身上離不開兩件寶貝,一個是民情日記,一個是用來記錄的鋼筆。說起王志權,嘎查農牧民常寶滿懷感激地說:“他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今年蓋房子,讓他也不少操心,前來幫忙的次數更記不清了。”時間長了,日記本就成了村里的“工作推進檔案”。在王志權的協調幫助下,新發嘎查老百姓到興安盟醫院就診可減免30%的醫療費,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還讓嘎查患病的老百姓少跑了不少冤枉路。
安裝秸稈兩用節能爐是金星村第一書記王巖剛為村里辦的一大實事。為使冬季堆放的秸稈得到有效利用,王巖剛協調扎旗農機局,采取整村推進方式為金星村安裝了220套秸稈兩用節能爐。秸稈的綜合利用讓“田里不冒煙,村里不著火,牛羊有草吃”。用上節能爐,村莊整潔干凈了,空氣也清新了。
想方設法推進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是王巖剛首要任務。針對金星村群眾住房難、危房數目多、工程量大的實際,王巖剛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及村民代表示范先行,并分片包扶重點區域、重點村屯組,引導村民增強建設家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在掌握金星村的情況后,王巖剛梳理出“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的難點和重點,與村“兩委”班子制定“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計劃,并做到一屯一規劃、一戶一圖紙,提高規劃建設標準。
通過第一書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新氣象、新變化。
提升治理水平促穩定
如何把群眾有效組織起來,讓更多百姓自發為自身利益而奮斗,第一書記們直面此問題,在深入農戶的同時,注重制度建設,協助嘎查村級組織推行嘎查村民主決策“532”工作法,健全和規范嘎查村運行機制,提升嘎查村治理水平,共決策嘎查村級重大事務2779項。幫助嘎查村干部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強化農牧民法治教育引導,指導完善嘎查村村規民約,弘揚文明新風,促進了農村牧區的和諧穩定。
長發村鄭亞輝,建立了三項內部管理制度,規范開好三會一課,健全完善村班子議事規則,認真執行532決策程序,及時進行村務公開,村“兩委”在群眾中威信大幅提高,老百姓心服口服。
在五星村,不論大事小事,只要是村民事,呂志鵬都挖空心思去幫助村民想辦法,解決問題,他也成了村里的“安保員”和調解員。駐村期間,五星村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去年10月,在五星村秋收期間,村里養羊戶薛某與村民宮某,因進地放牧產生糾紛,導致一只成年種羊被砍死。呂志鵬立即介入調查了解事件起因,并召集村干部立即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后達成諒解協議。“如發現不及時,很可能造成刑事案件。現在有點啥著急的事兒,吃飯呢撂下筷子你就得去,睡覺呢穿上衣服你就得走,就是心里的一種牽掛吧!”呂志鵬說。
在田間地頭、在群眾家里、在施工現場,都能看到第一書記忙碌的身影。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事做起,第一書記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贏得了群眾由衷地點贊,展現了共產黨的為民情懷,釋放了暖心正能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