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的鄉村實踐——安徽潛山黃鋪村抓黨建促發展情況調查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安徽省委組織部調研組 字號:【

  黃鋪村是安徽省潛山縣的一個丘陵村,位于天柱山南麓,總面積21.5平方公里,距離縣城11公里。原先,這是一個黨組織渙散、負債累累的“問題村”。近年來,該村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集體經濟為重點、以美麗鄉村為抓手,鋪就了一條“抓黨建、促發展、創和諧、奔小康”的致富路。

  曾經一窮二白的“山溝溝”,如何變成一個經濟富足、鄉風和諧的“明星村”?帶著問題和思考,我們進行了蹲點調研。

  黃鋪村的四大“蝶變”

  2005年,黃鋪村由分屬3個鄉鎮的3個村撤并而成,轄64個村民組,共1812戶、7238人;村黨委下設4個支部、15個黨小組,共212名黨員。調研所到之處,坡谷蔥郁、河塘清澈,白墻灰瓦院落整齊,硬化道路通組到戶,村民富足和諧安逸,干部群眾同心同向,無不展現出黃鋪村的華麗“蝶變”。

  “負債村”變成了“富裕村”。合村之初,僅賬面負債就多達149萬元,沒有任何經營性資產。經過12年奮斗,2016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1億元,村集體固定資產2300萬元、經營性資產110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280萬元,成為潛山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臟亂差”變成了“綠凈美”。前些年,村里“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環境臟亂差”。如今,花園果林遍山野、家家戶戶住“別墅”。全村已建成10個美麗鄉村示范點,覆蓋了1/3的自然村落,實現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獲評“安徽省特色景觀旅游名村”,“最美鄉村·黃鋪慢莊”慢生活休閑體驗區已成氣候,中國美麗宜居村莊正在申報。

  “泥巴崗”變成了“聚寶盆”。“黃鋪是個泥巴崗,泥土板結禾不長,三天無雨苗發黃,好女不嫁黃鋪郎”,這首民謠是舊黃鋪村的形象寫照。黃鋪村屬于典型的丘陵地貌,農田耕種條件差,拋荒現象嚴重;林地大多是石子山,自然分布的都是稀稀矮矮的小老松。現在的黃鋪,小老松換成了花果樹,泥巴崗打造成了經濟林,綠色產業向全村各個角落延伸。

  “舊陋習”變成了“新風尚”。剛并村時,黃鋪流傳著“田難興、地懶問,不行出去混一混”的順口溜,村里老百姓普遍存在得過且過思想,各掃門前雪,各過各的小日子,有的村民“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甚至有人沉迷于打麻將、推牌九,缺少脫貧致富的精神頭。現如今,愛村護村建村成了村民的自覺行動,向能人看齊,家家思富致富謀新路,向“五好”家庭看齊,家家崇尚美德樹新風,老百姓精神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黨建與發展相融共進

  從調研了解的情況看,黃鋪村的“蝶變”之路,根本在于抓實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選準黨組織“當家人”這一關鍵之舉,帶領黨員嚴格落實基本組織生活制度,引導群眾創新發展“村社一體+村企共建”集體經濟,促使黨建成為生產力背后強有力的推手,走出一條黨建強村、產業富村,黨建與發展相融共進的道路。這種黨建引領發展的“黃鋪模式”,是“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在農村基層的生動實踐,為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樹立了前進標桿。

  選對一個人、帶動一群人,凝聚起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選好黨支部書記,沒有一個好帶頭人,就帶不好一班人。”黃鋪村合并之初人心散、債務多、矛盾大,黨員群眾對干部缺乏信任、對發展沒有信心。在這種困難情況下,老書記李向東主動讓賢,在換屆選舉中推薦原村委會主任王紹南擔任“當家人”,自己擔任副書記、甘當配角。上任后,王紹南堅持以身作則、引領示范,建立健全村干部考勤考核等制度,通過黨員承諾踐諾、先鋒指數考評等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做到難事干部帶頭、大事黨員示范、好事群眾優先,迅速把黨員群眾凝聚在黨組織身邊,激發了全體村民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和決心。村黨委副書記王景申說:“在改造低產林時,紹南書記帶領我們早上5點上山、夜里12點回家,沒日沒夜地干,那段日子的苦和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一輩子都忘不掉。”

  堅持真落實、用活傳家寶,煥發出“三會一課”等制度的“新活力”。“三會一課”等制度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支點,是基層黨組織增強凝聚力戰斗力的“傳家寶”。黃鋪村黨委十二年如一日,雷打不動地堅持“三會一課”等制度,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突出黨性鍛煉,緊密結合黨員群眾生產生活,增強組織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村黨委堅持人人上講臺、個個講黨課,用的都是本村干部、黨員的正反事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通過嚴肅開展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邀請敢講真話、利益相關的黨員和村民代表進行現場點評,干部、黨員再圍繞點評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確保真正“紅臉出汗”。創新民主議事方式,將“四議兩公開”拓展為“五議三公開兩參與”,增加了黨員議事會初議、實施過程公開和理事會參與、村務監督委員會參與環節,全方位全過程接受黨員群眾監督。

  踐行新理念、一心謀發展,開辟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兜里有錢好辦事,沒有好的集體經濟,其他事情往往難以開展。并村之后,村“兩委”將集體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順應經濟發展趨勢,在不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發展策略,實現了起步、發展、壯大的“三級跳”。2006年,面對巨額債務,村“兩委”不等不靠,搶抓3個千畝林業基地落戶黃鋪的機會,村干部自己當工人,上山“清表掃障”,苦干3個月,為村集體創收70萬元,掘得“第一桶金”。隨后,村里通過承接土方工程、建設安置房等,還清了欠債。2008年,省級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啟動,村“兩委”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契機,主動向鄉鎮請纓,建成標準化廠房1.4萬平方米,引進20多家企業,每年增加租金收入30余萬元。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集體經濟?村黨委提出了“規劃引領、村社一體、村企共建”的發展思路,編制了“雙環并舉”的發展規劃,內環打造景點式新型農村社區,外環分片建設產業示范區,發展特色農林產業。成立錦繡農業專業合作社和錦繡家園農林有限責任公司,將農戶土地和林地流轉到合作社,重點發展花卉苗木等穩定可持續產業。目前,全村流轉土地1.5萬畝,發展瓜蔞、油茶基地3100畝,水稻、油菜基地1.15萬畝,建成桑葚、藍莓等一批農特產業基地。

  突出正黨風、引領塑民風,培育了美麗鄉村文明和諧的“新風尚”。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推進,村“兩委”一班人意識到,沒有精神之堤,難守物質之財、鄉村之美。村黨委始終把引領新風尚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抓黨風、帶社風、淳民風。推行干部“負面言行清單”,與個人評先評優、績效獎勵等掛鉤,讓干部“不說過頭話、不做出格事”。推行黨員先鋒指數考評,對黨員支持重大項目、參與脫貧攻堅、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等實行加分,對無故不參加組織生活、不完成黨組織分配任務等實行扣分,每季度公開黨員得分情況,曬給群眾看。如:紅星組黨員徐小旺私自在水庫壩腳開荒種地,支部書記郝財奎在黨小組會議點名批評后,他立即改正,主動恢復原貌,消除了水庫隱患。村里在認真挖掘、梳理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五好家庭”評比、鄉賢評選、制定村規民約等,教育引導農民樹立文明和諧新風尚。

  如何讓“黃鋪模式”百花齊放?

  當前,對于仍處于欠發達地區的一些皖西南農村而言,黃鋪探索突圍、化蛹成蝶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打造一枝獨秀的“盆景”,更重要的是如何形成百花齊放的“風景”,起到激活一點、帶動一片的作用。這帶給我們以深刻啟示。

  堅持標準,讓好書記“當家帶路”。黃鋪村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最關鍵就在于選對一個好書記——王紹南同志,他身上體現了優秀村黨組織帶頭人的一些特質,用群眾的話就是“心眼好、腦子活、膽子大、手腳勤、能吃虧”。“心眼好”就是品行端正、辦事公道,這是政治品質;“腦子活”就是思路清晰、善抓機遇,這是發展能力;“膽子大”就是敢闖敢試、敢作敢為,這是責任擔當;“手腳勤”就是身先士卒、親力親為,這是務實作風;“能吃虧”就是不計名利、甘于奉獻,這是為民情懷。當然,好書記的標準還有很多,需要不斷總結提煉。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貫徹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部署,對照好書記要求,突出政治標準,真正把組織認可、群眾滿意的人選拔出來、培養起來、使用上來,做到選好一名書記、配強一套班子、帶好一支隊伍、造福一方百姓。

  強化指導,讓好制度“落地生根”。黃鋪村抓黨建的最大特點,就是十幾年如一日地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通過嚴肅組織生活,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從根本上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怎樣才能保障組織生活制度落實到位?在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求基層黨組織、黨員嚴守紀律外,我們還要從制度上進行創新,形成常抓實抓的機制。比如,推廣黃鋪村做法,組織利益相關的黨員、村民代表參加基層黨組織的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同時,建立上級黨組織派員參加或列席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實行“三會一課”全程紀實評價,防止搞形式、走過場。

  深化改革,讓好政策“銜接配套”。近年來,各地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過程中,出臺了一系列好的政策和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我們在黃鋪調研中發現,還有一些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農村“三變”改革怎么推進,目前省級層面還沒有出臺一個明確的指導政策,基層探索的難度較大;再比如,黃鋪村發展經濟組織采用了“村社一體”的模式,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分別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目前來看這種模式是成功的,但隨著村級集體經濟壯大,他們專業知識不足的短板逐漸暴露出來,如何改進完善?還比如,村級集體經濟雖然發展起來了,但沒有建立起與村干部待遇掛鉤機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進一步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諸如此類問題還需要大力完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從而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機制制度保障。

  大抓基層,讓好資源“傾斜下沉”。黃鋪村的發展,既是自身努力的成果,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方方面面力量長期關心支持的結果。要通過開展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強化大抓基層的導向,各級各部門要更加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推動精力向基層集中,政策向基層傾斜,資金向基層整合,人才向基層流動。要關心愛護基層干部,既要壓擔子、提要求,更要給指導、強保障,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給予人文關懷。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先進基層黨組織,宣傳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優秀基層干部,防止基層干部被整體“污名化”的問題發生,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