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七次會議強調,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將草納入山水林田湖同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對草原生態地位的重要肯定,對推進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我國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二。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大局。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草原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持政策,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本期聚焦“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充分展現十八大以來我國草原保護建設工作取得的成績。
我國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國。據全國草地資源調查,我國擁有各類草原面積近60億畝,約占國土面積的40%。草原的主要分布區是我國生態環境的脆弱敏感區、國家生態安全的薄弱區,處于我國北方沙塵的上風口、主要江河的發源地,草原的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無可替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農業部按照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基本方針,貫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牢固樹立保護為先、預防為主、制度管控和底線思維,全力推進草原生態保護建設,促進草牧業發展,從五方面著手,全力為祖國“守好一片綠”。
一是著力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建設生態文明提高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開創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雖然只增加了一個“草”字,卻把我國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納入生命共同體中,體現了深刻的大生態觀。這是對草原生態地位的重要肯定,對推進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也是我們開展草原保護工作的基本遵循。
二是著力推進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2015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頂層設計逐步完善。遵照中央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涉及所有自然資源領域、實現全覆蓋的要求,農業部集中各方力量,按時完成了牽頭的改革任務,印發了《推進草原保護制度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了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路線圖”。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編制出臺了《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等多項改革文件,開展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草原資源承載力監測、自然資產負債表編制等多項改革試點,制定發布了《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十三五”規劃》,并協調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納入了各省區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核心指標體系,推動草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三是著力落實草原保護重大政策措施。從2011年開始,在西藏、內蒙古、新疆等13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組織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措施,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促進牧民增收。2016年,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啟動,政策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內容得到優化。“十二五”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草原補獎資金1100多億元,實施草原禁牧面積12億畝、草畜平衡面積26億畝。與此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大力組織實施草原生態保護建設重大工程,退牧還草工程重點治理退化嚴重草原,京津風沙源草原治理工程重點治理沙化草原,巖溶地區草地治理工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