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精準脫貧工作已到了關鍵階段,需要向縱深方向發展。第一,產業扶貧需要加強產業鏈的打造與完善。一方面應該種植一些耐貯藏的經濟作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引入冷庫、加工、流轉、品牌宣傳等,加強后續產業鏈的建設,增強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第二,異地搬遷脫貧需要培育貧困戶的就業技能。需要加強培訓,并適當提供就業機會,從而使異地搬遷脫貧具有可持續性。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提出,一定要讓農民在新的居住地找到一個可持續的生存方式。這是異地搬遷的重要內容。第三,生態補償脫貧要注意生態林與經濟林的平衡。在一些生態脆弱帶,通過退耕還林與生態補償,讓貧困戶脫貧。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從而實現脫貧。第四,發展教育脫貧要注意提高培訓質量。在義務教育之后,如果讓貧困戶子女免費接受職業教育,學一項技能,如駕駛、木工、電工、水暖工等,就比較容易脫貧。第五,社會保障兜底要全覆蓋。要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低保標準,加大對農村上述群體的社會救助力度,最好能夠做到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全覆蓋。(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