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已全部出爐。截至今年6月底,該批次中央環保督察的7個省份共問責4600余人,此外還開出了超3.6億元的巨額“環保罰單”,多地因為在污染治理中有弄虛作假行為遭點名。
環保督查中發現的“假裝治污”問題,讓人觸目驚心。比如,天津市寧河區落實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敷衍塞責,為應付檢查做表面文章,僅采取雜物堵塞排污口、設立擋水墻等臨時性措施,管網建設等治本工程嚴重滯后。再比如,天津市靜海區水務局為應付環境保護督察,編造會議紀要和工作臺賬,影響十分惡劣。
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對環保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涉及政績時更是不重視環保工作。特別是在一些地方,排污企業往往是當地的納稅大戶,當地政府力行地方保護主義,一味地縱容企業違法排污。同時,受體制問題的約束,在地方政府的壓力之下,當地環保部門往往無能為力,致使平時執法軟弱,僅有打雷之聲,沒有下雨之實。
“假裝治污”挑戰環保底線,如果當地政府領導對違法排污企業一味遷就,不僅有縱容的嫌疑,勢必造成不公正現象,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治環保先治吏”,要想杜絕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必須打掉這些企業背后的保護傘。我們看到,中央明確提出要改變地方領導干部的考核體系,不再以“GDP”論英雄,并且進一步提出了損害生態環境將終身追究責任,給各級領導干部戴上了“緊箍咒”。為此,各級各部門要加大環保政績考核力度,加大環保問責追責力度,以倒逼各級黨政官員擺脫畸形政績觀的羈絆,摒棄“假裝治污”的投機心理,增強主動治污的積極性,靠實打實的環保成績為生態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河南省內鄉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