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跟爺爺學騎車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方靖陽 字號:【

爺爺教我騎自行車,在我十多歲的時候。

很早就聽媽媽說,爺爺是騎自行車的一把好手。我在小的時候,也坐過爺爺騎的車,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記憶中,爺爺慢慢地坐上自行車,慢慢地,一只腳先踏在一只踏板上,慢慢地,另一只腳又踏上第二只踏板。車頭先是向一邊傾斜,伴隨著隱隱的摩擦聲,又向另一邊扭去。車頭在扭轉的過程中甚至還有極短暫的一兩下停歇——一切看似都是那么緩慢,甚至僵硬。爺爺回頭,“看,就這樣。”說著,爺爺又緩緩地向前蹬了幾下。

不懂自行車的我,那一刻,看爺爺騎車騎得那么慢,默默地感到幾分傷感,心里嘆了一句“廉頗老矣!”

沒一會兒,我就學會了騎車,而且,騎得飛快,仿佛自己是吃了興奮劑的阿姆斯特朗。正當我要向爺爺炫耀“后生可畏”的時候,爺爺像個頑童似地給我提出了新要求,“騎得快容易,試試慢騎呢?”

我不解,我都會跑了,難道還不會走嘛。我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慢慢地坐上自行車,一只腳慢慢踏上了踏板,另一只腳卻已沉不住氣似地緊接著踏上踏板,車頭猛地向一邊傾斜——我重重地摔在地上。會騎車的人都知道,其實想要騎得慢、騎得穩是最難的,尤其起步的時候,沒有初始的慣性,單靠把握車把是很難讓自行車保持平衡的。

“來,再看爺爺騎一次。”爺爺猶如慢動作般地起步,向前的速度甚至不比我走路的速度。車頭左右慢慢地轉動,爺爺的大手牢牢地握住車把,車竟沿著一條筆直筆直的路線向前行進著,仿佛沿著路上的一把直尺,仔細描過每一個刻度。爺爺目視前方,眼角刻著深深的魚尾紋,眼睛時不時眨兩下,一切云淡風輕,卻穩如泰山。

(一)

我的爺爺,姚龍濤,是全國聞名的獸醫,兩次獲得上海市勞動模范,中國大多數規模化養殖場的場長、經理都認識他。我小的時候對爺爺的印象就是空中飛人——盡管那時他已經退休,一個月三十天,爺爺有二十多天都會赴約趕到全國各地為養豬場講課。爺爺存下來的飛機票足夠做一件馬甲;每年的飛機里程足夠繞地球三圈。

爺爺能成為獸醫這一行的狀元,離不開他實事求是,有一說一的工作態度。在爺爺眼里,真理在前面,就應該堅定方向去爭取,不應該拐彎抹角,更不能猶豫不前。

我清晰地記得,2009年H1N1流感病毒暴發的時候,很多媒體因為該種病毒除人外亦在豬群中傳播,便稱該流感為“豬流感”。這一俗稱在社會上引發了對豬肉的恐慌,導致豬肉價格暴跌,許多養豬戶都承受了極大的損失。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把H1N1流感叫作豬流感是有極大誤導作用的,因為并沒有證據確認該病毒是先在豬身上發生的,傳統意義上的豬流感完全不會造成這次H1N1流感對國人造成的危害。而“豬流感”這樣一個熱詞對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國人談豬色變。

雖早已退休,身體也不如當年,爺爺卻依舊活躍在豬病研究防治的前線,時時關心著養豬戶的利益。在看到鋪天蓋地的“豬流感”報道后,爺爺坐不住了,連夜寫信給國家衛生部及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信中,他從豬病專家的角度闡述了將H1N1流感稱為豬流感的不合理性以及這種說法對畜牧養殖行業產生的巨大損害。

后來,爺爺的信有了回復,衛生部也建議媒體報道時不再使用“豬流感”這一俗稱,以免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爺爺告訴我,當他聽到“豬流感”這個名詞時,神經一下子就緊了起來,“一輩子都在給豬看病,我不為豬說句公道話,誰來說呢?”

(二)

爺爺的實事求是,敢說敢做貫穿了他的職業生涯。

在老獸醫還年輕的時候,一次,公安局要他協助調查“毒牛案”——五頭健康的奶牛突然死了,階級斗爭意識極強的警方懷疑是有人“投毒”。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死了一頭牛在農場就是大事。辦案的警察非常重視,誓要揪出投毒的“階級敵人”。

爺爺臨危受命,趕往牛場。在檢查死牛的時候,爺爺沒有讓所謂的“投毒論”先入為主,實事求是地勘查現場,得出結論——奶牛并沒有中毒,只是中暑而亡。奶牛不像耕牛,不穿鼻,在遷徙時需要人工驅趕,且難操控。先前牛場從凌晨開始趕牛,到下午三點才完成任務,再加上遷徙之路都是荒蕪的鹽堿地,排河里的水都是咸的,這一系列客觀因素致使部分奶牛中暑,五頭牛死亡,完全入情入理。

其實之前牛場的場長和獸醫就提出過中暑的主張,但在那個年代,在有“覺悟高”的干部“大膽”提出投毒論后,他們便沉默了,因為他們都有海外關系。而作為一個年輕的獸醫,爺爺在結案會上,頂著壓力,從氣候、遷徙路徑、臨床特征等角度充分分析、說明情況,讓所有與會成員心服口服。

(三)

爺爺愛抽煙,也愛喝茶。記得爺爺常用一個綠釉茶杯,一個透明煙灰缸。茶杯內積著厚厚的深棕色的茶漬,煙灰缸里總躺滿了吐出白霧的香煙頭。

小時候的我喜歡想象自己是精靈國的王子,而爺爺就像動畫片中久經風雨、知天曉地的精靈長老——雖然年紀大了,但只需要點上一根煙,喝上一杯濃茶,便依舊法力無邊。每當精靈族人遇到什么困難,總會向長老求助,傾聽長老的智慧。

一大家人吃飯的時候,爺爺總會坐在圓桌的中間,爸爸、媽媽,舅舅、舅媽常會和爺爺說自己工作的事,雖然他們全都不是獸醫,工作性質也與爺爺大不相同,可所有人事業上遇到什么不解和困難,都會向爺爺請教。爺爺總是先吸一口煙,抿一口茶,再一層一層地幫著小輩分析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時不時伴隨著響亮的咳嗽。以前,我并不能聽懂大人們所討論的話題,只知道爺爺將要說話的時候,整個房間都會安靜下來。然后,爺爺一開口,小輩的焦慮或是疑惑仿佛就少了一半,因為爺爺的聲音是很靜心的,只要到爺爺的聲音,心好像就定了,事好像就平了。

爺爺善于處事,但不圓滑世故,好比彈煙灰時候的干脆利落——過去了就過去了,發生了就發生了——但辦法總有,煙也總能再燃起來。母親是40來歲的人了,但有什么重要的決定總還是咨詢爺爺,她告訴我,“聽了阿爸的,心里就感覺穩了。”很多時候爺爺的話就像船里的壓艙物,沒了壓艙物,船自然也是能浮,但有了艙底的這份重量,船才能在汪洋中航行,不管大風大浪。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