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我從安徽省直機關工委來到屏西村駐村,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光。回首這兩年多的駐村日子,往事歷歷在目,萬千思緒涌上心頭。新修道路21千米,百畝農業扶貧產業園建成,農電網徹底改造,群眾文化廣場歌聲陣陣,多少次行走在村民家中……記憶最深的還是剛駐村時那個晚上發生的故事。
早七點半,在村部吃碗稀飯,就和劉主任來到小劉圩莊。莊子離村部不遠,但覆蓋范圍廣,540多人,24戶貧困戶。
每到一戶,座談交流一刻鐘,整個上午馬不停蹄,僅走訪11戶。中午在農戶家簡單吃了幾口,趁著村民干活歸來,趕往下一家。
下午六點,完成走訪任務。晚上,一袋方便面加一個土雞蛋,一頓“美味”犒勞自己。夜幕降臨,一抹緋紅的霞光掛在天邊,遠離城市,沒有通明燈火,沒有喧囂人流,寂靜總是讓夜色在村莊來得更早。
將大門鎖好,600平方米村部,11間平房,我一個人的天地。滿天星斗高懸,不遠處的一排樓房,只有兩戶亮起燈火,夜靜謐,窗紗微微亮。
逐戶梳理登記完走訪情況,已是晚上九點半。連續幾天行走,身心有些疲憊,想早點休息。
城里的雨,鄉下的風。空曠的北方平原,風總是“呼呼”而過,門鎖在風中敲打著門柱,時斷時續、悠揚清脆。正欲上床,門鎖咣當咣當,聲音急促。心想,又是大風來過,明天又要降溫了。
5分鐘、10分鐘……聲音依舊如此,有些詫異,決定出門看個究竟。
打開臥室,昏暗的燈光中,一中年男子突然出現在眼前。困意全無,扎扎實實將我嚇了一跳。他中等個頭,有些禿頂,穿一件暗紅色皮衣,褲子掛在半腰間,低著頭,渾身散發著濃烈的酒氣。
男人的膽量和心理的坦蕩踏實,讓我馬上鎮定下來。
“你是?”
“你這樣不禮貌吧,不邀請我到里面坐坐?”還沒等我說完,他就開口了。話不好聽,但神智還清醒。
來到會議室,請他坐下,幫他泡好茶,請他慢慢說。
他只是低頭嘆氣,一個勁地喝茶,不時冒出一句“我不想說,嘖嘖……”
根據生活經驗,他可能遇上難以啟齒的煩心事,借酒消愁愁更愁。在村子里,我這個“外人”或許是他最好的傾訴對象,只是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半個小時過去了,一直陪他安靜坐著。
酒氣慢慢散去。我告訴他,我的父輩祖輩都是地道農民,我深知農民的艱辛,也感動農民的樸素……
話匣子打開,他吞吞吐吐說著,從河南娶來的老婆精神不正常,兩個孩子上學要人照看,空有手藝卻不能外出打工掙錢。眼睜睜看著鄰居蓋新房,只有羨慕的份。下午,我走訪路過,于是想找我聊聊。
訴說完已是十一點多,我深深為他擔憂。“晚到”的他將我嚇得不輕,當時甚至有些生氣。靜下心來,我卻要感謝他的信任,這樣傾心交流最難得。我勸他,任何事情都要慢慢來,只要人努力,日子總會越過越好,村里也會盡力去幫助,借酒消愁絕對不可取。關于貧困戶和低保戶等問題,待村“兩委”研究后再決定。
直到將他送走,他也沒告訴我大門鎖是怎么弄開的。
回到臥室,打電話給遠在鎮上的村書記。出于對我安全的考慮,他建議立即報警,明天換鎖。我婉言謝絕,去電本意只是請他知道剛發生事情的第一現場而已。
因為,我深知人心才是最安全的閥門,鐵鎖可以更換,心鎖卻難得打開,走訪的目的就是與群眾打成一片,取得群眾信賴,只有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
將鬧鐘定好,答應了明天一早去他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