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窩窩里來了第一書記 ——
吉林敦化實施“雙歷練、雙增強”一線成長工程
“光伏發電項目,給村民帶來了福音。光這一個產業致富項目,就幫助6戶困難家庭實現了脫貧,還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我們從心里感謝第一書記陳強!”這是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長勝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勝的心聲,也是全村人的心聲。
近年來,敦化市委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下大力氣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提升全面進步。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實踐中,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聚焦貧困村脫貧攻堅和整頓軟弱渙散村這兩項重點任務,選派了一大批第一書記進駐村屯,沉到一線攻堅克難。歷經三年洗禮和蛻變,年輕干部在基層這個“大熔爐”中實現了自我提升,第一書記“雙歷練、雙增強”一線成長工程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精準“選”
——靶向對“標”雙向供需
把合適的人選派到合適的崗位上,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敦化市在選派第一書記工作中,始終堅持人崗相適這個基本原則,嚴把“入口關”,將政治堅定、勇于擔當、敢闖敢試的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農村一線最需要的地方。
在選派前,組織部門對年輕干部進行了綜合考評。按照“四個合格”和“四講四有”標準,把好第一書記的政治關、品行關、廉潔關、能力關,確保選派下去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為確保第一書記充分發揮作用,該市針對軟弱渙散村的薄弱原因和建檔立卡貧困村的致貧原因,采取靶向對標的方式選派第一書記。將經濟部門的干部選派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將信訪部門的干部選派到信訪村任第一書記,將發改部門的干部選派到集體經濟薄弱村任第一書記,將民族宗教部門的干部選派到民族村任第一書記,實現了精準對接。
2014年以來,敦化市先后選派139名第一書記。其中,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直部門12名,市直部門98名,鄉鎮、街道29名,服務期限為1~3年。
按需“育”
——私人訂制分類施教
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敦化市不僅將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基層一線擔任第一書記,進行實踐鍛煉,還加大培訓力度,采取“理論培訓+拓展訓練”“請進來+走出去”“掛職鍛煉+幫帶結合”等方式,對第一書記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綜合培養,促其成長成才。
市財政每年列支干部教育培訓專項經費,其中,6萬元專項用于培訓第一書記。
為第一書記量身訂制培訓課程,開辦集中教學“大課堂”,以理論教學為主,依托市委黨校和陳翰章烈士陵園、哈爾巴嶺日本遺棄化學武器埋藏點、北山黨風廉政建設文化墻等紅色教育資源,對第一書記進行黨史黨性教育,使其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現場教學開辦“游走課”,旨在強化業務培訓,請優秀第一書記進行現場交流,組織第一書記到典型示范村和電子商務創客園實地參觀學習,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學習實戰經驗。
實踐教學開辦“小課堂”,以自主學習為主,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線上”助學,組建微信、QQ學習交流群,為第一書記推送“學習微平臺公眾號”“中國組織人事報公眾號”“長白山e先鋒”和“金達萊故鄉”軟件等,推薦下載人民日報客戶端、吉林日報客戶端等,隨時隨地享受“套餐服務”,將時事資訊、惠農信息等知識“e網打盡”。
域外培訓開拓“新視野”,組織第一書記學習兄弟縣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評定等方面經驗;赴青島、杭州等省外發達地區,學習新農村建設的新思想、新方法,開闊視野。
江南鎮高松樹村第一書記陳波外出學習后,幫助村里建立了電商服務站,不僅幫助村民在網上購買農資,還把農民兄弟家的甜玉米、無公害納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