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低保工作是社會救助工作的重頭戲。但由于社會救助工作涉及面廣,救助范圍寬,仍還存在著較多困難和問題。其中以農村低保較為顯著,還是有很多人在鉆低保的“空子”。
一方面,少數基層干部在評定低保對象時不按程序辦事,參加評議的部分群眾代表素質不高,導致低保對象確定不公,群眾不滿。加上部分村干部怕得罪人,就采用平均分配或輪流坐莊方式來確定低保,嚴重違背了低保的政策設計初衷。另一方面,有的低保對象認為享受低保就像工作人員領工資一樣是終身的,經濟條件好轉后也不愿退出。也有的認為只要沒有工作、年老或生病等就應該吃低保,把家庭成員的責任義務推向社會、推向政府,認為吃不到低保是政府工作人員不執行上面的政策,有意設卡,甚至不惜采取上訪的手段。
因此,低保不能“終身制”,加強低保工作的規范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要先行保障因病、因殘、年老體弱、缺乏勞動能力或勞動能力低下和生存條件惡劣的“三無”對象和“特困戶”。而對于低保邊緣戶要把好審核關。對家庭收入的核實,要制定比較公平、科學的量化標準。
要將農村低保的審核、審批堅持在村、鄉鎮申請公示和民政局審批后鄉鎮長期公示基礎上,推行低保戶掛牌制度。既要公示評議確定的低保對象戶、人口及其家庭基本狀況,又要公示農村低保政策,讓農民群眾明確國家低保政策的目的、意義、內容,申請低保對象的標準、條件。
要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確,操作規范、方法簡便,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對于工作不負責任造成錯保、漏保,徇私舞弊搞“關系保”“人情保”的,發現一個,取消一個。要通過舉報箱、電話、信函、郵件等形式及時反映群眾的意見,掌握低保工作動態,做到低保工作公開化、透明化。
要在宣傳低保政策上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要利用網絡、電視、報紙、宣傳欄、會議、下鄉入戶、發宣傳單等形式宣傳低保政策,宣傳低保對象創業成功、脫離低保的典型。通過宣傳要讓群眾明白低保是實行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則退,要隨著家庭收入的變化而變化,并非是低保終身制。
(山東省惠民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