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9-10日,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技能大賽在山東齊河舉辦。本次大賽共設蔬菜病蟲害識別與防治、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和現代農業創新項目設計等三個比賽項目,來自山東省16個地市的126名選手參加了競賽。通過舉辦大賽,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廣大新型職業農民學習技能的積極性,營造了農業農村社會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使優秀的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加速具有優秀品質和高超技藝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培養,為現代農業發展輸入新活力,為“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注入新動能。
同時,在本次大賽上還舉辦了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成果展和新型職業農民產品展,集中展示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的經驗做法、主要成效、典型學員等內容。本期刊載部分典型,以供借鑒。
山東省滕州市新型職業農民俱樂部是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基礎上,由市農廣校引導,新型職業農民根據產業或者地域自愿加入的一種合作性質的組織。涵蓋生產技術、供銷合作、農機服務等多個方面的功能,在這里,農民可以接受來自各個產業技術領域專家的培訓;可以進行思想認識、技術經驗、市場行情等方面的交流;可以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等不同環節的合作與共贏;可以利用遠程技術打破時空的界限,隨時隨地共享信息,解決問題。
俱樂部統一制定章程,統一LOGO設計,統一宣傳版面,統一場地布置,統一展現滕州新型職業農民形象。俱樂部充分發揮技術、信息、現場、典型等優勢培訓資源,通過現場教學、田間課堂、典型分析、模塊復制等多種形式,著力培養一批種植能手、農機作業能手、致富帶頭人、農業營銷人才、農業經營人才,讓更多有知識、有愿望、有能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成為體面的職業農民,全力打造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經驗交流、信息共享、互助合作、抱團發展的平臺。新型職業農民俱樂部大致有以下三種成功運行模式:
產業主導型。圍繞滕州市糧食、蔬菜、畜牧等三大優勢主導產業,組建產業主導型新型農民俱樂部。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發展合作與聯合,實現更大范圍的規模經濟,促進縱向一體化經營,統一實施標準化生產,統一形成品牌優勢,統一組建產業聯盟,實現生產要素的集聚,提高市場話語權,提升品牌效益,增強抗風險的能力,最終實現經營的集約化,生產的專業化,組織的規范化,服務的社會化。例如:界河鎮新型職業農民俱樂部,圍繞滕州馬鈴薯這個主導產業,以馬鈴薯種植戶、購銷經紀人、合作社社員、農資經營戶為會員,為馬鈴薯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管理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種植戶定期接受來自市農廣校專家組和特邀農業專家的馬鈴薯種植技術培訓;購銷經紀人俱樂部交流互換營銷信息,分析市場行情;農資經營戶在此推薦新品種、新產品,傳播新的農業投入品施用理念;俱樂部會員還利用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建立了微信群,隨身攜帶移動終端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實現互動交流,在田間遇到問題時,拍攝圖片上傳,專家就可以遠程解疑答難。俱樂部牽頭舉辦了滕州馬鈴薯薯王大賽,評選了“滕州薯王”、馬鈴薯“種植狀元”和滕州百佳馬鈴薯種植能手,建成了新型職業農民競技的舞臺和榮譽的舞臺。
龍頭帶頭型。會員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專業協會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為主。借助俱樂部平臺,加強糧食、蔬菜、畜牧、果品、農機等不同產業經營主體的橫向聯系,建設集生產、加工、貯存、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實現優勢互補,節本增效。例如:姜屯鎮正德康城新型職業農民俱樂部,以正德康城合作社為龍頭,以俱樂部為紐帶,吸納各類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生產基地經營主體加入,大力發展專業合作與股份合作,積極組建聯合社,加快建設產業聯盟,在企業、農業協會、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之間開展合作,拓展聯合功能,建立“新型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標準、品牌、市場”等新型運作模式。會員間主要開展三類合作。一是全程生產合作。以生產的組織化為核心,推廣“生產在家、服務在社”統分結合經營模式,家庭農戶是標準化生產的主體,合作社作為提供“產前團購農資、產中技術指導、產后直接購銷”全程綜合服務的主體,探索以農戶為主體、規模適度、服務配套的農業規模經營新路子。二是專業生產合作。重點做好生產環節專業合作,引導農戶將土地委托給合作社進行全程代管或部分代管,合作社通過統一生產技術、統一投入品供應等方式進行標準化控制,產品銷售環節由農戶靈活選擇,實現利潤最大化。三是股份合作。由生產合作向土地、資本、資金、勞務等股份合作拓展,形成“保底+分紅”的利益分配機制。破解新型農民融資需求應急性強、季節性強、可抵押物少等難題,探索成立資金互助社,在社員間開展資金互助和信用擔保合作,為擴大再生產提供資金支持。
區域服務型。這一類型俱樂部的特點是與農技部門合作建立為農服務平臺,主要立足于該區域優勢產業,整合各類支農資金,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基本農田水利建設、農機具購置、信息化服務和產銷對接。新型職業農民俱樂部通過現場教學、田間課堂等多種形式,促進新型職業農民技能提升、經驗交流、合作發展。例如西崗新型職業農民區域服務中心(俱樂部),在西崗鎮農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向新型職業農民提供各級最新的農業政策、生產技術,以及農產品市場信息,在立足西崗農業實際狀況和條件的基礎上充分探索本地農業發展的形勢和方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人才支持。雖然該俱樂部成立時間尚短,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能夠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一攬子服務,顯示出強大的動力,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充分發揮其社會化服務功能,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現代農業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滕州市分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