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在河南浚縣的30萬畝連片麥田里,成熟的麥穗隨風舞動,放眼望去一片金黃,豐收在望。
這里曾是河南小麥單產最高的麥田之一,“高產”曾是這里的金字招牌。然而在去年,地邊“高產創建實驗田”的大牌子悄然換成了“優質麥基地”,從追高產到求優質,這片中原麥田正是河南農業改革的縮影。
從過去的“田里種糧”變成今天的“土里刨金”,河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從上而下引發一場“鏈式反應”,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優質小麥
今年將實現訂單生產
“今年俺的優質強筋小麥大豐收,加上成本降低,至少比去年增收25萬元。”麥收時節,永城市新橋鄉侯樓村侯月平滿懷喜悅。2013年起侯月平流轉土地380畝種植強筋小麥“鄭麥7698”。
河南小麥面積8200萬畝左右,產量占全國的1/4,是全國重要的口糧生產基地。近年來,河南在穩定小麥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適應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需要,積極推進小麥品質結構調整,重點發展優質強筋和優質弱筋小麥,形成了專種、專收、專貯、專用和經營規模化、產銷加一體化的產業格局,進一步提高了小麥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推動了面粉和食品加工企業產品升級。一是劃定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區。根據氣候土壤條件、區域比較優勢,全省分為豫北強筋小麥適宜生態區、豫中東強筋小麥次適宜生態區和豫南沿淮優質弱筋小麥適宜生態區。二是推行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開展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發展優質專用小麥600萬畝。以統一供種為抓手,形成千畝以上單品種片區140個,萬畝以上的單品種片區62個。三是落實配套栽培技術。圍繞“鄭麥366”“新麥26”“揚麥15等”強筋、弱筋小麥品種,編印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培訓,成立小麥供給側改革試點工作專家服務團,包縣開展技術指導。對試點縣優質專用小麥,逐地塊進行田間鑒定,為專收專儲專用做好準備。四是加強產銷對接。在對全省近200家規模以上的面粉(食品)加工企業用量調查的基礎上,組織優質專用小麥產銷對接會,引導企業與種植戶簽訂訂單生產協議,訂單價格普遍高于市場價格10%左右,種植效益明顯。
從大到強
優質花生不愁銷
作為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省,如何大力發展優質花生,讓小花生真正長成農民增產增收的“金果果”?
河南把擴大優質花生種植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生態條件等因素,在沿黃及黃河故道大果花生區和豫南豫西南小果花生區等適宜產區擴大優質花生種植,示范推廣高油酸花生,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探索優質花生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的經營模式,促進農民增收。
全國第一花生大縣正陽縣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花生專家張新友團隊合作,打造全縣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全縣農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開封富蘭格生物建立有機花生生產基地2萬畝,產地及產品獲得歐盟有機認證,花生畝產值2500~3000元,加工的有機花生油、食品附加值提高一倍以上,產品遠銷歐盟及國內一線城市。周口市順豐種業、鶴壁市淇花集團開展高油酸花生專種、專收、專儲、專用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順豐種業投入2億元建立高油酸花生生產線,淇花集團高油酸花生已經批量投放市場。
調優種養結構
保障菜籃子供應
河南立足資源稟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調優種養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草畜和優質果蔬。
近年來,依托泌陽恒都、南陽科爾沁、商丘科迪、焦作蒙牛等龍頭企業,建設原料基地,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實現全產業、全鏈條、全循環增值,著力打造新增肉牛100萬頭、新增高品質生鮮乳100噸、新增產值1000億元的“雙百萬千億元”奶牛肉牛產業化工程。新野科爾沁萬頭肉牛育肥場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農戶參與、協會管理的“五位一體”運作機制,與規模場、養牛戶結成產業聯盟擴大養殖規模,每頭牛提供擔保貸款5000元,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2元保護價收購育肥牛;泌陽恒都建成以年屠宰15萬頭肉牛生產線、年生產10萬噸肉牛飼料加工廠和30萬噸生物有機肥加工廠為主體,年產值達10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20萬人以上。鄭州花花牛依托黃河灘綠色奶牛示范帶和豫西南平原奶牛養殖帶,初步形成了集奶牛養殖、育種、乳制品加工銷售等為一體,日加工能力達1000多噸產品70余種的乳業產業化集群。上蔡牛碩公司通過開辦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連鎖店,讓巴氏奶進學校、進社區,每頭產奶牛年可盈利1萬元以上。
早在去年底,鄭州市中牟縣姚家鎮西春崗村春峰果蔬專業合作社里便一片忙碌,成熟的反季節草莓提前上市,每斤15元左右,樂壞了合作社理事長李峰。
除了中牟草莓,靈寶蘋果、扶溝和內黃的蔬菜等,正日益豐富著市民的餐桌。今年,河南省將著力調整優化品種結構,菜籃果籃將更加豐富。河南省為果農菜農帶來的多項政策“紅包”,也將繼續提高種植戶的收益。一是發展設施瓜菜。依托扶溝縣等蔬菜大縣,建設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園區和集約化育苗場,提高設施蔬菜生產水平,保障冬春蔬菜供應。二是突破關鍵環節。啟動傳統老果園改造計劃,推廣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制(修)訂生產技術規程,制定設施瓜菜棚室設計標準和建造規范,引導督促各類經營主體按照標準進行生產。四是搞好產銷對接。推廣扶溝縣與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一畝田電子商務平臺實施戰略合作的經驗,運用電子商務等手段,推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和訂單生產,提高產銷對接水平。
產業融合
建設大廚房大餐桌
顆顆紅棗在流水線上滾動,隨后被按照大小、色澤等不同性狀進行分選、加工,這是位于河南新鄭市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流水線的一幕。小紅棗做成了大產業,好想你公司在2011年就已經成功上市,目前市值已經超百億元。
好想你公司副董事長石聚領說,從最初的簡單清洗、包裝賣原棗,到開發健康休閑零食,到探索主食化,再到現在的提取紅棗酵素制作養生飲料,好想你的紅棗產業已經升級到了4.0版本,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毛利率比初期提高了20個百分點。
從粗加工到新業態,隨著農業產業的融合升級,河南農業開始實現“土里刨金”,隨著一些農業新業態的興起,一二三產融合之勢格外引人注目。河南圍繞“農”字做文章,立足豐富的農業資源,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河南規劃建設的540個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農業產業化集群,分布農業領域11個產業、50多個子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占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量的50%。
在大廚房的基礎上,河南再一次實現產業深化,生產可以直接入口食品,發展大餐桌,三全研發的自加熱食品,暢銷全國18個省市。延津克明面業開發的涼拌面,一上市就供不應求。雛鷹集團開發的東元高端發酵火腿,可與西班牙的高端火腿媲美。目前河南的企業正在運用大數據,根據每個人的體能特點、營養狀況、口味偏好,發展個性化創意餐桌。
河南農業正處于歷史的拐點。拐點,往往也是積蓄能量加速前進的發力點。活力充盈的萬頃田疇上,一個傳統農業大省,正在向現代農業強省邁進。
(本刊記者綜合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