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津毛家裕萬物并秀、生機盎然,這里四面環山,氣候宜人,水質純凈,是全國著名的長壽之鄉。來自河北省6市30縣區的100名大學生村官匯聚在這里,參加中組部、農業部2017年農村實用人才和大學生村官環京津扶貧專題培訓班。
農村實用人才和大學生村官培訓班是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配合農業部主管司局實施環京津萬名脫貧帶頭人培育行動的重要內容,是貫徹落實《農業部2017年環京津產業扶貧工作方案》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中組部、農業部依托全國30多個培訓基地,采用“村莊是教室、村官是教師、現場是教材”的模式,累計培訓7萬多名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開班式上,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教育處處長邵明旭說,本期培訓通過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旨在啟發學員拓寬扶貧思路、增強創新能力,鼓勵大學生立足崗位,凝聚干事創業正能量,為推進環京津產業扶貧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典型引路 傾心傳授“規劃課”“勵志課” “創業課”
中國社會科學院趙智奎教授說,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要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注重從史來賀、吳仁寶、付華廷、李鎖等先進典型案例中吸取經驗,合理規劃產業發展道路,發揮帶動脫貧的示范作用。
“如果3年不讓大伙都富起來,我主動辭職。”這是2000年11月,全國勞動模范李鎖初任天津市薊州區毛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時作出的鄭重承諾。而今,學員重溫這番話,仍感覺豪情滿懷。
2000年的毛家峪還處于“春種幾壟地,秋摘幾筐果”的小農經濟狀態,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體資產為零。李鎖書記集資修路,依托億年石、萬畝林、千畝果、百歲人等優勢資源稟賦,明確了打造“毛家峪長壽度假村”的發展道路。2005年,成立毛家峪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開發“五畝之宅”別墅、山地體育公園等旅游項目,資源品質、接待能力和社會影響顯著提升。如今的毛家裕望得見山水、集聚了人氣,2016年接待中外游客4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上億元,村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7.2萬元。
“李鎖書記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勵志課,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用自家資產擔保投入景區的奉獻精神和不占集體一絲便宜、不亂花集體一分錢、不吃村民一頓飯、不收村民一份禮的自律精神。”石家莊市靈壽縣譚莊鄉南文城村黨支部副書記高閣欽佩地說。
邢臺市臨西縣東留善固村黨支部副書記岳芬芬深有感觸地說,“基層黨員干部引領區域發展的作用非常關鍵,他們是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脫貧的領路人。我們村的呂玉蘭和呂廷祥書記也是優秀基層黨員干部的先進典型,他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先后帶領村民三次創業,完成從解決溫飽到產業發展再到精神文明建設的迭代發展。”
在本次培訓中,“全國十佳農民”張秀霞也來到毛家峪,她以“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為題,以自身創業經歷為主線,圍繞企業管理、品牌建設、帶動脫貧等方面,全面系統地為學員上了一堂“夢想照進現實”的創業課。
“我是一個執著的追夢人,始終在尋找夢想、實現夢想。”張秀霞動情地說道,從養殖業新手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從謀求企業自身發展到理解認知社會責任,在實現這些蛻變的過程中,她也收獲了“全國十佳農民”“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現在的張秀霞把帶領貧困戶造夢、逐夢、圓夢納入自己夢想的一部分。為了讓養雞戶放心飼養,無后顧之憂,她墊付2/3的成本,提供資金扶持。每年設置扶貧基金,定期慰問貧困農戶。她的養殖場和蔬菜大棚長期聘用殘障人員,切實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目前,張秀霞已帶動上百戶農民脫貧致富。
20多年來,張秀霞扎根黃土地的創業歷程,讓越來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前景,體會到如今的農民不土、農村不窮、農業大有希望。
立足實際 大學生村官“說實情”“出實招”
在“環京津產業扶貧”主題座談交流會上,各位學員圍繞著規劃引領、產業選擇、政策扶持、示范帶動、脫貧帶頭人等多個方面深入交流,介紹、分析、謀劃自己村莊的產業脫貧路。
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小集村黨支部副書記許曉慶介紹,“選擇合理產業是環京津扶貧脫貧的先手棋。我們村積極響應環京津扶貧政策,利用農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發電。農戶有兩種參與方式:一是免費安裝,農戶每年免費使用1800度電,其他電能由企業收回或者賣給電力部門,生產使用15年,15年以后太陽能板屬于農戶所有;二是農戶一次性購買太陽能板,承擔安裝費等,電能歸農戶所有并銷售。”
利益聯結機制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為實現脫貧提供重要保障。農民可享有“三金”:“租金”(土地流轉資金)、“股金”(入股分紅)、“薪金”(務工收入)。
“我們村采取了‘房地產公司+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滄州市鹽山縣鹽山鎮三皇廟村黨支部副書記孟祥坤說,“現在整村改造項目進入房屋拆遷階段,村里成立了自己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實施農村經濟股份制改革,村民安置后可以房屋或資本入股,按人頭分紅。村民不僅可以在縣城務工、經商,而且到年底還會得到一筆豐厚的紅利,切實增加村民的收入。”
產業融合能高效配置資源、激活各類主體,是解決傳統農業效益低的重要途徑。
邢臺市南和縣河郭鄉崗頭村主任助理李娜介紹,“我們村里有聞名全國的金沙河面業和御芝林藥廠,還有一個新興產業就是寵物飼料生產。5月20號,我們縣舉辦了首屆南和寵物嘉年華暨寵物產業博覽會,共商如何將企業做大做強以及延伸更多的相關產業發展。”
拓展農業的功能是農業發展的機遇,現代農業發展要跳出農業看農業,努力在要素集成、功能拓展上下功夫。
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鎮黨支部副書記趙恒悅和焦少青介紹,他們縣依托當地特色民居,邀請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編制《周窩音樂小鎮整體區域規劃》,小鎮以金音集團樂器產業為硬件基礎,以璐德國際藝術學校為軟件支持,通過包裝改造現有民居、創建原創公社網絡互動平臺、建設樂器體驗館、舉辦特色節慶活動等舉措,推進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相結合,打造全國第一個“四化同步”示范鎮。
“志智雙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大學生村官有帶動村民致富的想法,有敢想敢干的闖勁兒,有創新創業的能力。他們正為改善農村面貌注入新理念、新思路,引導貧困群眾人心思進,調動其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秦皇島市青龍縣祖山鎮牛心山黨支部副書記劉月為讓村民致富增收,解決村民看不到切實利益就不參與的短視思維,她聯合周邊村的5名大學生村官共同組建“青龍大學生創業聯盟”,成立青創聯肉兔養殖合作社,取得效益后,村民自發加入到合作社當中來。
“我發現村里有不少年輕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打零工。”邢臺市臨西縣臨西鎮童村黨支部副書記段承濤說,“我和鄰村的幾個村官認為扶貧應先扶志,我們成立大學生村官公益活動服務隊,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請優秀創業致富帶頭人來現場講課座談,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讓村民在物質脫貧的同時實現精神脫貧。”
互融共促 注重在大學生村官能力培育上深化和拓展
本期學員雖然平均年齡不足27歲,卻有著“書記”“黨員”兩枚身份標簽,是農村父老鄉親眼中的“父母官”。
結合中辦印發《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和全體學員都為黨員的實際,培訓班組織開展了“‘冀’在心中——青年黨員面對面”主題黨日活動。黨日活動緊緊圍繞在冀青年黨員學習工作生活實際,通過演講、朗誦、才藝展示等形式,多角度反映黨員與群眾、理想與現實、真學和實干的關系。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大名鎮西關村的黨支部副書記邵帥說:“如果說課程的培訓增強了學員脫貧攻堅的信心和能力,那么本次黨日活動則匯聚了青年黨員的動能、凝聚了人心,為青年黨員扎根在冀、心中有冀注入了思想自覺。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積極發揮帶頭作用。”
主題黨日活動搭建了學員溝通交流的平臺,鍛煉了班委成員的組織管理能力,展現了青年黨員的精神風貌,凝聚了干事創業的正能量,是培育大學生村官帶頭能力的深化和拓展。
5月23日晚上,三組討論室的氣氛格外熱烈。學員們正在緊張地籌備第二天的團隊文化建設展示活動,他們要匯聚集體智慧,構思設計出具有本組特色的組名、口號和LOGO。“我們組都是來自衡水市和邢臺市的村官,咱們的創意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邢臺市臨西縣搖鞍鎮鄉任頗廟村書記助理胡涵姣倡議道。經過一晚上的思想碰撞,三組成功設計出了自己的組名和口號,大家一起為創意成果慶祝歡呼。
開展團隊文化建設活動達到了把團隊文化亮出來,把集體智慧秀出來的目的,增強了學員團隊協作、創意創新的能力。來自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觀察鄉崔寨村的黨支部副書記李叢叢說:“團隊文化建設環節增進了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了解,大家在想法和創意的碰撞中增進了友誼,讓培訓的過程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針對學員反映的農產品品牌建設難、營銷推廣難等問題,學員一致認為創新工作思路方法、依靠“互聯網+農業”是破題的關鍵。培訓班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效果好的優勢,策劃制作了“與河北同成長,為河北創輝煌”主題微視頻短片,視頻短片以開班儀式、課堂授課、實地觀摩、活動展示、結業儀式為主線,全面回顧培訓班的開展過程。學員們紛紛轉發朋友圈,達到了啟發學員在產業扶貧實踐中拓展思路、創新方法的目的。滄州市鹽山縣郭榮琨等學員提出,要學會微視頻的制作技術,把自己村莊里的美麗景色、特色產業宣傳出去。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維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環京津產業扶貧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年輕的大學生村官必將成為產業扶貧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要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謀劃、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和大學生村官培訓工作。
奇石林姿態萬千,翠屏湖水波蕩漾。大學生村官們滿載著先進典型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和優秀范例脫貧致富的路徑方法,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他們會把課堂所學與工作實踐互融共促,擔當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當好發展“領頭雁”,以實際行動助力環京津產業扶貧工作開創新局面。
(作者單位: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