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荒種地,到建成國有大型農業企業集團,江蘇農墾著力打造產業完整、鏈條齊全、效益突出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為江蘇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2015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24.0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0.87億元,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75.87%、145.78%,在省屬非金融類企業中名列前茅,在全國34個墾區中也是佼佼者。
改革引領,注入發展動力
改革成就江蘇農墾夢。
改革創新經營體制。江蘇農墾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走在全國農墾系統的前列。2014年12月3日上午,江蘇農墾所屬的新洋農場迎來了全國農墾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創新研討班的近百名與會代表,他們將學習借鑒江蘇農墾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經驗和做法。
2011年起,實施資源整合,進行股份制改革。整合全墾區種植業資源,成立江蘇農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全產業鏈縱向一體化”專業從事稻麥種植及農產品加工業務,改變了過去18個農場從事土地種植和相關公司負責農產品加工業務的格局。接著又引進戰略投資者,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江蘇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起,江蘇農墾人走出墾區,集中承包農村流轉土地,拓展種植資源,與地方政府簽署承租農村流轉土地戰略協議面積累計達160多萬畝,目前已種植20萬畝,有望近年在耕地規模上再造一個江蘇農墾。
堅定不移地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通過20多年的積極探索,江蘇農墾集團形成了農、工、商綜合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目前,集團擁有直屬企事業單位43個,其中國有農場18個。在全國農墾行業率先走集團化、產業化發展道路,實現農墾功能、地位的歷史性回歸和戰略性提升。
積極推進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 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將農場所屬的法庭、派出所、義務教育等社會事業移交地方管理。2006年,開始進行農場內部分離辦社會職能試點,2008年起全面推行農場內部分離辦社會職能。各農場都先后成立了社區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場域內的社會事業管理。目前,已經將南通農場的社會事業全部移交當地政府,并積極爭取將農場社會事業納入屬地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和管理。
創新驅動,增添發展活力
農業主體多元化的大潮來襲,江蘇農墾以國際化的視野直面當下農業經濟競爭格局,以清醒的頭腦審視著自身發展,目標定位于創新。
創新品牌文化,打造江蘇農墾的航空母艦。集團擁有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1個;中國馳名商標5個、省級著名商標26個;中國名牌農產品2個、江蘇省名牌農產品16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省級名牌產品45個,名牌農產品總數占全省比重9.3%。擁有1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33種農產品被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標識。大華種業已發展成為全國種業十強企業,種子市場份額穩居全省40%以上;蘇墾米業進入全國行業前五強,蘇墾大米在南京主要超市的銷量占超市大米總銷量的60%左右。
創新經營模式,積極實施“雙+”戰略。以構建現代產業為核心,依靠“互聯網+”和“資本+”雙輪驅動,積極實施一體兩翼的“雙+”戰略。推進互聯網與農業、制造業、商貿服務業融合創新,已經在種植業、養殖業和藥業等領域應用取得初步成功。蘇墾米業公司實施“互聯網+”戰略,積極推進基于農業物聯網的水稻安全溯源系統,構建蘇墾米業公司大米質量追溯系統,著力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電商平臺。蘇舜公司面對汽車行業競爭激烈的嚴峻形勢,積極擁抱互聯網,整合現有資源,通過線上線下業務的優化融合,不斷拓展汽車銷售市場,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榮獲“互聯網+”實踐先鋒獎。
創新科技支撐,引領集團持續發展。加強戰略合作。集團分別與中電十四所、南京農業大學、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起了戰略合作關系,就推進集團信息化、構建農業協同創新體系、打造全省糧食安全產業鏈、加快農業機械化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度合作。
實施農產品質量追溯。江蘇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始于稻米生產,至今已有7年。蘇墾內部18個種植基地和蘇墾米業的生產基地實現了追溯全覆蓋。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追溯的品種已從大米擴大到西瓜、肉雞、南美白對蝦、林下草雞蛋、蓮藕、韭菜等7個品種,追溯面積達60萬畝,居全國第一。蘇墾米業成為南京亞青會、青奧會運動員食用大米唯一供應商和南京市主城區中小學食堂用米主要供應商。
生態提升,強化發展張力
生態發展、綠色發展,這不僅是江蘇農墾的特色和榮耀,更是江蘇農墾引領發展的一個嶄新起點。近年來,墾區的綠色、生態發展如沐春風,已形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和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生態產業豐富。依托剛剛在江蘇農墾農業發展股份公司黃海分公司簽約和啟動建設的“中德作物生產與農業技術示范園”、南京湯泉國際農業科技示范園等平臺,打造產業形態豐富、相互融合發展的“六次產業綜合體”。
積極發展農業生態旅游產業。云臺農場生態濕地博覽園已成為國家2A級景區、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景點。三河農場的“緣來三河”梨園賞花季和采摘季的休閑觀光農業項目今年取得初步成功,“緣來三河”草莓采摘季也已于2015年12月27日開園。
突出綠色生產。2014年3月,江蘇農墾首架風電場風力發電機組在臨海農場成功吊裝,標志著江蘇農墾利用農場區域資源優勢,合作開發風力發電的新能源項目正式啟動,這一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列入風電核準計劃,是農墾集團與國信集團兩家國企之間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進行戰略合作的啟動項目。現在,江蘇農墾與江蘇國信合作先后在臨海、黃海等沿海的農場境內建設風力發電項目,進一步發展清潔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今,人們沿著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G228國道行進時,途經江蘇農墾的相關農場,往往會被空中轉動的風機、飛越田間的鳥兒、點綴原野的樹叢、香氣四溢的農園繪就的美麗圖景所吸引。
注重生態生產。新曹農場的 “玉谷”牌林下草雞,是精選原始草雞品種,以捉昆蟲、食牧草,通過“以林喂雞,以雞護林”方式進行野外散養的生態模式,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每件產品都可實現產地和質量溯源,其草雞蛋和林下草雞獲得“江蘇省名牌農產品”稱號,是美食客們心中安全放心農產品的不二選擇。三河農場的有機草莓,東辛、濱淮農場的水產養殖等,通過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種植、養殖過程數據信息自動采集以及質量追溯管理。
站在新起點,尤須奮楫先。江蘇農墾將按照全國農墾改革的新思路、新舉措,將轉型發展作為戰略取向,將創新發展作為路徑選擇,將跨越發展作為目標定位,以推進和完善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繼續依靠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著力打造一流的現代大型農業企業集團,成為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集聚區和保障糧食安全的大基地、大糧倉、大產業。
(江蘇農墾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