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安徽當涂 產業融合 讓農民分享更多收益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吳黎明 字號:【

  安徽省當涂縣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4年位居全省縣級首位,2016年達到20029元、同比增長10.6%,總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309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666元。

  “接二”還“連三” 收入再翻番

  “50畝塘口的蟹苗已經全部賣完了,這一茬賺了30多萬元。”蟹苗養殖戶周先鋒一臉燦爛。春天,是蟹苗上市旺季。當涂縣烏溪鎮田間地頭擠滿了前來采購的成蟹養殖戶,全鎮土池培育蟹苗總面積 1.2萬余畝,年產優質蟹苗3.5億多只,產值1.2億元以上,每畝純收入5000~8000元,從事蟹苗培育的農戶達3200多戶,占全鎮農業總戶數的70%以上。

  小蟹苗做成大產業,是產業內部融合的產物。當涂是養蟹大縣,曾一度由于蟹苗質量不過關,養殖效益大面積虧損。聰明的烏溪人從中卻看到了巨大市場潛力,開始培育蟹苗,并很快形成規模,被中國漁業協會認定為“中國優質河蟹苗種第一鎮”。當涂縣水產局局長陶順寶說,養大蟹首先要有好蟹苗,因為過了育苗關,原來只重150克以上的螃蟹產量不足總產量5%,現在已達40%。如今,水產業產值占據了全縣農業產值的半壁江山,比重達到50%以上;水產業實現農民人均增收2108元,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3成以上。今年3月,中國漁業協會通過了對該縣“中國生態養蟹第一縣”稱號的復審。

  在當涂,產業融合還做出了“接二連三”的文章。黃池鎮食品工業的崛起,是該縣農業連接“二產”的一個縮影。“黃池產業最大的特色是豆制品,食品企業有30多家,每天僅黃豆的消耗量就達5萬公斤。”在鎮企業辦公室工作了近30年的魯道鑫說。憑著這股實力,黃池躋身安徽“產業集群專業鎮”。食品企業采取“訂單”農業方式,全年可增收2000多萬元。從黃池看全縣,4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35.6億元,帶動農戶4.8萬戶;42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9200多人,實現人均增收200元;260家家庭農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萬余元。

  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粉墻黛瓦的民宿散落在大青山腳下,四周是“十里桃花、萬畝果園”,一幅“桃源深處有人家”的畫卷,這里就是桃花村。桃花村民種植桃樹已有百年歷史,多少年來,果農們“夏天挑筐賣桃子,拼著命去爭位子,壓低價錢拉販子,含著眼淚數票子”。如今,依托桃產業發力農村服務業,摸索出一條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該縣由此發展休閑農業,推動農旅融合,連續多年舉辦桃花節、葡萄節、螃蟹節等節慶活動,重點打造環大青山等3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觀光走廊,興起鄉村旅游熱。扶持農民開辦星級農家樂和農家客棧34家,2016年接待游客6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00多萬元。

  農房作價入股

  村民得旅游分紅

  “產業融合的要義是讓農民能夠分享二三產業增值的收益。”當涂縣農委負責人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涉及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不同主體,能否形成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與過去發展鄉鎮企業的最大區別。要通過組織模式、經營方式和產權關系創新,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好處。

  山里的13間房子折資入股,每年有近3萬元的保底收益,自己還到入股公司打工,每年有2萬多元的工資收入。去年5月, 岳朝翠所在的桃花村被列為全省12家農村“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村之一,探索“三變+鄉村旅游”的試點模式,采取“旅游公司+農戶”模式開展農家樂民宿股份合作,農戶以閑置或經營的房屋使用權自愿入股,對入股房屋進行統一改造、運營和管理,入股農戶按照“保底收益+二次分紅”方式優先獲得收益。目前,已有6戶農戶以閑置住房10年使用權折資入股,獲得股權保底收益和分紅收益共計15萬元;首批6戶直接入股農戶房屋完成統一改造,營業面積2047平方米,每日可接待游客近1200人次;另外,入股農戶有部分家庭成員在農家樂打工,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

  據桃花村所在的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管委會副主任鄧道軍介紹,新組建的青山人家公司正進一步拓寬入股農戶覆蓋面,擴大業務范圍和入股規模。整合桃花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完善村集體出資入股相關手續,促成全村農戶成為股東,享受分紅。完善入股農戶股東身份手續,規范公司內部機構設置和管理。

  桃花村農房入股辦旅游,是該縣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的最新探索。其實,在培育壯大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中,該縣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利益聯結形式。通過試點示范、項目引導、政策指導等方式,引導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形成風險共擔、互惠合作關系,創新發展訂單農業,形成了最低保護收購價、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緊密的利益聯結形式,推廣了“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民”“農民入股+保底分紅”等利益聯結方式,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

  改革促進產業融合

  據當涂調查隊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16年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中,農民工資性收入10858元,占比54.2%;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6710元,占比33.5%;農民財產性純收入697元,占比3.5%;農民轉移性收入1764元,占比8.8%。

  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看似是兩種渠道,實為一根扁擔的兩頭,其兩頭并重得益于改革紅利的釋放。該縣圍繞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實施主體培育行動。通過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推動農業生產由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生產經營轉變。建成優質農業園區10個,規模生產面積達55萬畝,帶動農戶6萬多戶,也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異軍突起。

  隨著土地流轉的有序推進,農民一方面可以不用束縛在土地上就能得到與土地經營相當的租金,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到企業工作或者從事其他非農業自營活動以增加收入。當涂縣因勢利導,以促進農民轉移就業為抓手,著力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近1600家工業企業就近轉移就業10萬多人,年人均工資5萬元以上。與此同時,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以小額擔保貸款為推手,鼓勵和支持農民領辦、創辦農業特色產業,2016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整貸直發”9134萬元,直接扶持農民創業636人。

  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言,土地流轉盤活了用地難,農村產權交易制度改革則破解了融資難。該縣如期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農村土地產權的明晰化。建成全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全縣所有鄉鎮(園區)和村(社區)均成立了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和服務室,通過規范農村產權交易行為,實現了農村產權收益最大化和保值增值。2016年,累計完成養殖水面和土地承包流轉、經營性固定資產交易540宗,流轉底價3058.77萬元,實際成交價5076.71萬元,累計為農民增加產權交易收益2017.94萬元。增加的產權交易收益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城鄉的工商資本,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