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村實際上并不興隆。地處五圖河岸邊的江蘇省灌云縣圖河鎮興隆村,曾是一個有名的“問題村”,長期以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內基礎設施建設落后……2016年年初公布的《關于公布省定經濟薄弱村的通知》顯示,圖河鎮興隆村被認定為“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
但如今,村內筆直的硬化路修起來了,四通八達;1500畝的“淺水藕與龍蝦混養”基地內水波蕩漾,蝦翔淺底,碧蓮接天;2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建成落地,5000株常綠樹木栽種完成,410平方米的新村民服務中心和2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廣場開工在即……
“俺們村直接變了個樣”,是村民說得最多的話。是什么讓老百姓有了這樣的感慨呢?村民說感謝國家扶貧政策,也多虧了江蘇淮海工學院的張志浩掛鉤幫扶。
打通村民的脫貧路
當淮海工學院選派省委駐灌幫扶工作隊隊員的消息傳來時,張志浩主動放棄了城市安穩的生活,于2016年2月份走進圖河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興隆村第一書記。這位出生于魯西南農村,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的第一書記,對于土地、農村和農民,有著說不盡的感情,他立志要用實際行動改變興隆村的落后面貌。
第一次走進興隆村的時候,張志浩還是有些吃驚,進出村只有一條窄窄的干道,其余村內道路至今仍是土路,出行十分不便,更制約著興隆村的發展。“雨天水汪汪,晴天土飛揚”,不少村民用這樣一句順口溜表達著心中的怨言與無奈。
事實上,興隆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交通不便的偏遠農村,近兩年來沿海高鐵、沿海高速傍村而過,324、242省道繞村而行。
“要致富先修路,只有修建村內道路才能打通興隆村致富的最后一公里。”結合了解到的村情以及村民訴求,張志浩將村內基礎設施完善作為幫扶的首要任務。
在當地政府和淮海工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張志浩多方奔走呼吁,江蘇省委駐灌云縣幫扶工作隊與連云港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幫扶工作隊為村民和企業修路,企業聘用當地低收入農民務工。
截至目前,在省交通運輸廳和幫扶工作隊的資助下,興隆村已建主道路3500米,新建村內水泥道4條,新安裝路燈89盞。
入夜時分,辛勤了一天的鄉親洗去疲憊,三三兩兩地走上新建的村路散步。燈光如水照新村,涼風習習,一派安詳的田園景象。村民說:“這新建的村路,不只方便了出行,還為我們遛彎提供了好去處!”
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2016年10月12日下午,剛打好地基的鄉村道路上站滿了人,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對于興隆村的村民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得益于愈發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連云港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張志浩牽線搭橋引進淮海工學院專業技術,部分村民開始從事淺水藕種植及蓮藕與龍蝦配套養殖項目,當天淮海工學院產學研基地正式揭牌。
今年4月27日,隨著氣溫的升高,興隆村鄉親們開始陸續忙碌了起來,藕塘里的小龍蝦已經可以起捕了。目前,該公司種植了100余畝雪蓮藕,龍蝦配套養殖1400余畝,預計可實現年總收入500萬元。
張志浩說,精準幫扶村集體脫貧,務必扶持好已經投產運營的千畝淺水藕套養龍蝦基地和興隆農機合作社、興隆土地合作社項目。興隆村先后投資100萬元為藕的儲存和粗加工新建標準化廠房,投資30萬元為藕基地建羊圈養羊和在基地水道上扣大棚四季養龍蝦;投資160萬元為興隆村新建光伏電站200千瓦,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萬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允許有一戶村民掉隊,正是張志浩的心聲。
想方設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張志浩帶領村支兩委積極為每一個低收入戶鼓與呼:在2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頂部新建光伏電站,支持29戶特困戶光伏發電,每戶4千瓦,連續20年每戶年收入3000元;為農機購買和為低收入戶農田免費作業進行資金補貼,與基地簽訂協議使用低收入戶打工,同時購買公益性如保潔等崗位,介紹外出打工等。
文化扶貧讓造血代替輸血
興隆村全村共有613戶村民,戶籍人口2776人,常住人口1630人。2016年的一份數據表明,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147戶,共計392人。其中,缺技術致貧74戶,占50%;因病致貧37戶,占25%;因殘致貧16戶,占10%;因學致貧6戶,占4%;缺勞力致貧13戶,占9%;缺資金1戶,占0.7%。
在精準認定低收入戶過程中,張志浩敏銳地發現,扶貧工作的前期,物質以及資金的投入固然重要,“但長遠來看,科技文化的幫扶對于興隆村村民來說似乎更加切合實際。”
認準了科技文化幫扶這一扶志之本,張志浩決定利用淮海工學院資源,積極奔走、牽線搭橋,加強學校、政府、企業和鄉村的合作。短短一年多時間,在張志浩的努力下,大量科技扶貧項目在興隆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淮海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系規劃專家為圖河鎮規劃設計鄉村旅游,目前正按規劃穩步實施;計算機工程學院網絡工程系教工黨支部到興隆村開展以“走基層、送科技、話發展、辦實事”為主題的科技幫扶活動,簽訂結對幫扶、定向服務合作協議,今年3月份相繼舉辦圖河鎮鄉村干部和灌云縣經濟薄弱村會計計算機操作技能培訓班兩期;大學生志愿者深入特色農業企業和鄉村淘寶店,開展以“發揮所學之長,助力灌云興農夢”為主題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社會實踐活動;繼續教育學院與圖河鎮政府簽訂學歷教育自主招生協議,開展校政合作,開設成人大專學歷教育幫扶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班;機械工程學院與興隆小學開展大手拉小手共建;食品工程學院與該鎮進行品種藕深加工研發以及豆丹養殖技術合作……
“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脫貧信心,讓興隆村真正興隆起來”是淮海工學院黨委書記趙炳起研究員調研扶貧工作時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奮斗者用腳步丈量時間,2016年興隆村榮獲圖河鎮綜合目標考核二等獎,2017年3月被灌云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村,并順利通過江蘇省扶貧辦的脫貧驗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