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乃生態環境文明的基礎性因素??偟膩碇v,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經營性用地管理制度、公共用地管理制度及土地規劃管理體制。農民用自己的地種自己的莊稼,這種情形對保護生態環境最有利,家庭農場經營基本屬于此類?;?ldquo;三權分置”,應當進一步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甚至是承包權,或者鼓勵租約長期化,都有利于農業環境的保護,這應是今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個方向。其次,公地管理制度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很大且是多方面的,比如比例、用途、管理方式、稅收制度設計等等。我國農村的宅基地制度容易帶來多種浪費,以及村莊形態的不良變化。當前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應當考慮到這一問題。最后,土地規劃管理體制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很大影響。連片大面積劃定農業保護區,有利于保證農地用途管理的實現,穩定農地使用預期,降低地租,從而對農地資源的保護產生積極影響。理論和實踐都可證明,在農業及生態保護區之外,留出數倍于現有城市面積的土地供城市建設選擇,即使政府不做控制性的分區規劃,也不會全部被城市人口盲目占用。(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