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4年被選派到山東肥城市安臨站鎮郝家村任“第一書記”,并掛職安臨站鎮黨委副書記。2015年,調整到安駕莊鎮安劉村,并任安駕莊鎮“第一書記”工作聯絡員,2016年掛職鎮黨委副書記。
在三年兩地的“第一書記”幫扶工作中,我感覺到政策的落實、項目的落地、各項工作的開展,最終要落腳到村“兩委”干部、黨員帶領全體村民搞建設、促發展的具體工作中。“第一書記”及其派出部門的幫扶措施,要有效轉化為村“兩委”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從這一點上來講,抓好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抓好村黨員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團結有力、積極作為、受到全體村民擁護支持的黨員干部隊伍,是“第一書記”開展精準幫扶、發展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組織保障。這也是“第一書記”中心任務“抓黨建、促脫貧”工作的重要一項。
在逐步摸索、深入開展幫扶工作的過程中,我感覺到,要想把工作順利開展起來,首先要贏得村里干部群眾的信任。為了盡快贏得信任,我把工作著力點放在解決影響村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上來,重點建設一些易于解決的道路、灌溉、飲用水等基礎設施,讓村民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
2014年,在郝家村,我爭取資金30萬元用于硬化、亮化村內三條街道,共1800多米。2015年,來到安劉村以后,首先建設了一處文體廣場,繼而爭取資金30萬元,幫助改造農田節水灌溉和自來水設施。在工程建設中,我們充分發揮干部、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把集體的利益放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清障、拆違等先從干部黨員家開始,施工中最困難的地方由黨員干部去做。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自覺跟上。郝家村在硬化路面的過程中,臨街的農戶在自家門口泡好茶水等著。安劉村管道工程改造以后,支部劉書記開玩笑說:“現在開會群眾來的人多了,喜歡鼓掌了,門口遇到村干部讓進家喝水了。”這些問題的解決,讓我看到了村“兩委”干部增強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充實了為民服務的底氣。我找到了“抓黨建”這項工作的路子——在干事創業中抓好農村黨建。
在工作中,我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建強一個村級班子。建設團結協作、務實肯干、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兩委”班子。二是培育一支骨干隊伍。改善黨員隊伍結構,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培養后備干部。三是完善工作機制,推進村“兩委”班子運轉規范化、工作決策科學化、村務管理民主化、財務管理公開化。四是形成一股良好風氣。廣泛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激發“兩委”干部帶領群眾加快發展、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015年幾項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在我的建議下,安劉村“兩委”確定把2016年的工作轉移到集中開展脫貧攻堅上。具體措施是,結合本村實際,興辦產業項目,開展產業扶貧,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支部劉書記在肥城市委黨校學習的時候,聆聽了東平縣八里洼村支部書記“開展黑木耳栽培,增加村集體經濟”的講課后,非常感興趣,和我商議。我認為這個項目可以借助我們農業部門的優勢,比較可行。于是,在經過“兩委”干部、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會議研究后,我委托東平縣農業局聯系,帶領“兩委”干部和村小組長共8人到八里洼村、東平科海菌業有限公司考察、學習。回來后,所有參觀人員為黑木耳栽培項目良好的發展前景及經濟效益所鼓舞。通過班子、黨員、群眾一層層的宣傳推動,很快把這件事確定下來。在我的協調下,安劉村與東平科海菌業達成合作協議,由公司提供菌包生產、技術指導、產品回收等“一條龍”服務。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通過爭取,在泰安市農業局領導的關心下,安排了產業扶貧資金52.2萬元。看到資金、技術、市場等問題都解決了,安劉村干部、黨員歡欣鼓舞,干勁十足。為抓好項目管理,我制定了在村支部領導下的工作責任制,對各項工作層層分解,各負其責。“支部書記抓對接協調、村兩委成員抓技術管理、村小組長抓用工種收、年輕后備干部抓市場銷售”,形成干部黨員有干勁、村民支持配合好的良好氛圍。
目前,安劉村建成黑木耳吊帶栽培大棚5個,全年收益可達94萬元,集體實現增收26萬元。在黑木耳栽培的過程中,可安置50余名貧困人員務工,通過務工和分紅,幫助貧困戶整體實現收入12萬元,人均近4000元。該產業項目良好的發展前景、有效的扶貧效果,得到了市、縣、鄉主要領導的肯定。目前,已確定通過資源配置、資金入股、大棚托管的方式,整合扶貧資金給安劉村,擴大種植規模,計劃再建5個大棚,打造成規模性黑木耳栽培基地,運用托管分紅的方式幫助周邊插花村貧困人口增收。
為開闊干部黨員的眼界,我多次帶他們外出考察學習、開展技術培訓等。2014年,通過爭取山東省農廣校支持,在郝家村設立“農民科技書屋”1處,安排該村17人參加了山東省新型農民創業培訓;帶領安劉村干部到市級示范合作參觀學習,督促、幫助安劉村創辦了“肥城市安劉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經常性召開村兩委會議和黨員代表會議,幫助黨員,首先是村干部正確、完整、全面地理解上級政策,吃透政策精神,按照政策要求開展工作;多次和村干部們深入走訪聯系貧困戶、老黨員和村民代表等,了解民情民意,征求意見建議;幫助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帶領安劉村全體黨員到陸房戰斗紀念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兩年來,為安劉村選拔、培養后備干部2名,發展預備黨員1名。
通過抓民生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村民生產生活困難;通過興辦產業項目,幫組村民增加收入,實現村集體資產增收;通過一系列的參觀、考察、學習等活動,開闊干部黨員的視野;通過健全機制和制度,規范班子的管理。所有的努力共同促進了黨員干部隊伍的建設,融合了干部黨員與群眾的關系。在干事創業中,班子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增強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