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與新中國同齡,是中糧集團戰略版塊、十八個專業化公司之一、十二條產業鏈條之一。中茶公司海外業務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貿易驅動階段,從1949年至1992年累計出口創匯達750多億美元,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以及改革開放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是品牌驅動階段,出口產品從原料茶逐漸向品牌茶產品轉化,在海外市場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茶品牌,中茶蝴蝶、沙漠之舟、中茶普洱和六堡茶等在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建立起較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中茶的實踐證明,新時期海外市場的拓展必須走品牌化、差異化、本土化的道路。
第一,在國際市場必須打造代表中國的茶葉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才有拓展市場的基礎。中茶以“生態健康,國品中茶”為品牌內涵,著力打造代表中國茶的品質和品位,中茶產品也多次作為國禮、國宴用茶在國家外交場合上被國內外領導人所品飲,以品牌公信力和影響力推動中國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
第二,開拓茶葉國際市場,需打破大宗貿易思維,重視產品研發,開發功能化、差異化產品。產品研發,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中茶公司近幾年建設了一批專業實驗室和一個大型綜合研發體驗中心,從海內外引進技術支持團隊,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截至目前,合計申報發明專利64項,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124項,共計專利188項。同時,中茶還注重發掘茶產品自身的、天然的優勢,注重挖掘每個產品的歷史、文化、技術和功效層面的賣點,從而形成自身特有的差異化優勢,滿足國際上不同地區、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第三,開拓國際茶葉市場,必須借力屬地渠道,開展本土化營銷。中茶對不同地域、民族分區管理。以裂變式分銷方式,逐級滲透。例如,2016年中茶與馬來西亞當地有實力的股東成立合資公司,吸收骨干員工入股,借助股東和員工的力量,開拓東南亞區域市場,并借此探索打開擁有10幾億人群的穆斯林市場。在香港地區市場,中茶與當地知名連鎖銷售商合作,直接切入占有香港十分之一人口的會員體系,構建布局連鎖專賣、商超、餐飲、旅游、企業團購等渠道營銷體系。實踐表明,本土化營銷是茶產業搶占海外市場的有效方法。
“十三五”期間,中茶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茶文化為載體,推動中國茶葉國際化發展。中茶規劃設立兩個區域中心輻射不同地區和市場,并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傳播。一是在新疆建立中茶邊銷茶儲存倉庫,縮減產品周轉周期,拓展邊銷茶及綠茶、黑茶出口業務,將中茶生態健康飲品供應給西亞、中亞、俄羅斯等地區的大眾消費。二是在香港地區成立中茶香港公司,輻射東南亞,帶動南亞、北非地區,拓展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烏龍茶等出口業務。三是通過參與“萬里茶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將“萬里茶道”與“一帶一路”相結合,融入茶文化的海外傳播。同時,中茶將積極推行混合所有制及員工持股體制改革,持續提升企業活力,力爭“十三五”期末實現茶葉產品覆蓋亞、歐、非、東南亞等64個國家、44億人口的目標。
(作者系中國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本文系殷建豪在茶博會發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