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新聞里,全國各地的客運站皆是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多數客運站的候車廳都布置得舒適溫馨。然而,有媒體調查發現部分地區的車站候車廳存在過度開發、商鋪過多的現象,候車空間被嚴重擠占,乘客出行舒適度大大降低。
所謂候車廳,顧名思義,是供旅客候車的場所,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些基本服務,比如空調、風扇、座位等。但正如調查發現的一樣,很多人都在出門時感受到,無論是汽車站還是火車站,如今的候車廳多被各種商鋪鳩占鵲巢,變身為繁華、擁擠的商業街,令眾多候車旅客只能站著、蹲著或抱著行李席地而坐,進站檢票仿佛穿越“迷宮”。這種商鋪在候車廳喧賓奪主的離奇行為,無疑是對旅客公共空間的肆意侵犯,個中原因值得探尋與反思。
一些候車廳淪為“商業街”,其民生服務的成色值得質疑。誠然,作為市場經營主體,商鋪“入侵”候車廳,是逐利使然。但是,具有公益性、服務性的火車站,給旅客提供舒適、便利的候車環境,是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豈能一味將候車廳當作“自留地”出租牟利?何況,不斷被壓縮擠占的候車廳,不僅加劇了候車廳的擁擠程度,令乘客心情煩躁不安,更會因人均空間過度狹小,而誘發安全事故,比如擠壓、踩踏等人員傷亡事件。
“民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它最終要體現到每一個細節之中,體現到人民群眾的民生改善之中。設置候車大廳的初衷就是為方便旅客上車前的等候與小憩,其公用設施與公共服務的屬性顯而易見,擅自壓縮旅客座位、擠占候車空間,為管理者自身的小團體利益服務,無疑是化公為私和公地私用的權力濫用行為。因此,從服務和方便旅客出行的角度考量,亟需讓候車廳回歸其服務屬性。
有鑒于此,相關部門絕不能挾資源以自恃,或服務缺位,或外包租賃,這不僅寒了乘客的心,更打了公共服務的臉。有關部門在工作中必須堅定民生立場,以民生為重,以民生為念,牢記“公心至上、民生為本”,盡快出臺相關規范標準,明確候車廳內的商鋪配比,不得超過一定的面積比例,給旅客留下充足合理的空間,徹底遏制候車廳過度商業化的亂象,讓候車廳回歸其原有服務屬性。
(河南省內鄉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