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著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持續將扶貧開發作為大事要事,牢牢抓在手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全區各級黨委聚焦脫貧攻堅要求,采取非常之策,集全區之智、舉全區之力,上下聯動、多措并舉決戰脫貧攻堅,選派第一書記就是一項重要舉措。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各級駐村干部在鄉鎮黨委的領導下,牢記職責,準確定位,主動作為,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精心選科學派,建立一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抓基層、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舉措。寧夏按照這一重要要求,早謀劃、早部署、早推進。一是自治區黨委高度重視,組織部門直接抓在手上。自治區黨委將選派第一書記工作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加快“四個寧夏”建設的重要舉措緊抓不放,著力將第一書記打造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多次到貧困地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并專門強調: 要把扶貧開發責任落實到黨員干部身上,積極探索干部駐村扶貧工作責任制和激勵機制,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幫助貧困群眾搞產業、抓項目、促增長。2014年12月,自治區黨委出臺《關于做好新一輪扶貧開發駐村工作隊干部選派和管理工作的意見》,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根據黨委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個人申請、單位推薦、組織部門審核”的程序,從全區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中央駐寧機構選派了2398名干部,組成1162個扶貧開發駐村工作隊,到全區所有軟弱渙散村、建檔立卡貧困村、生態移民村開展駐村工作,幫助基層黨組織抓黨建、促脫貧,抓治理、促和諧,派駐村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51%。2015年,中央關于選派第一書記工作的文件下發后,我們按照要求,進一步查漏補缺、完善措施。二是堅持抽硬人、硬抽人,區別情況因需派人。堅持質量第一原則,注重選派那些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善于做群眾工作、作風扎實、不怕吃苦的干部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工作隊隊長采取“先提拔后派駐”的方式進行,凡是黨員,全部擔任派駐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派駐周期為2年。選派工作中,對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班子不團結的村,注重選派黨建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對缺乏產業發展優勢的村,選派熟悉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的干部;對有旅游資源的村,選派熟悉旅游產業的干部,做到了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商則商,有的放矢、精準派人。三是加強后續指導,確保履職擔責。第一書記到崗后,自治區黨委進一步深化選派工作,及時對選派工作進行督查指導。2016年年初,在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自治區黨委對落實好第一書記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座談會結束后,自治區黨委班子帶頭行動,組成2個調研督查組,分赴9個貧困縣區,深入基層一線、深入貧困群眾,進行全覆蓋式調研暗訪,對各地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指導督查,鼓干勁、傳經驗、教方法。
扶上馬送一程,著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為確保工作無縫連接,使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盡快進入角色、適應農村工作,自治區黨委堅持扶上馬、送一程,指導各地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進行培訓,幫助他們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樹牢服務觀念,掌握農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增強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一是秉持服務理念抓實黨建。結合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導第一書記強化服務理念,主動服務群眾,精準服務脫貧攻堅。各地通過開展理論輔導、現場觀摩、參觀見學等,第一書記辦實事、解難題,抓發展、惠民生,轉民風、促和諧的能力和意識明顯增強,抓黨建的能力也有了明顯提升。有的積極發揮部門優勢,主動與區、市、縣機關部門協調資金,爭取項目支持,幫助群眾平整耕地、修橋鋪路、實施危房改造、開辦“老飯桌”、修建文化活動板房、自來水入戶等。有的廣泛協調社會力量,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對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進行救助。有的針對村民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等不良之風,積極開展宣傳引導,倡導文明新風。有的通過幫助組建文化大院、農民業余劇團等方式,引導和鼓勵群眾開展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提升文化生活水平。僅2015年,所派駐村工作隊協調落實項目資金、物資折款共計4.34億元,為群眾辦理實事5645件。二是精準施策推動脫貧攻堅。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堅持把精準識別作為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經常入戶走訪,到田間地頭,與群眾座談交流,了解致貧原因,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許多第一書記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協調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支部黨員大會,針對不同資源環境、不同貧困類型,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幫助村黨組織理思路、找出路。有的深入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摸清貧困底數,帶領村“兩委”做好貧困戶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制定幫扶措施和脫貧計劃。截至2015年底,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村從原來的1100個銳減到800個,群眾普遍反映第一書記功不可沒。三是多措并舉提升造血功能。各級駐村干部特別是第一書記,對照職責任務,在授之以“魚”的同時授之以“漁”,幫助黨組織增強造血功能。一些第一書記結合村“兩委”班子建設,廣泛引導優秀青年向黨組織靠攏,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有的根據群眾意愿,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及時對接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短、平、快”產業,幫助群眾解決融資難、技能缺等問題。有的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開展各種實用技能培訓,力爭讓貧困群眾人人掌握一門技術,提升致富本領。有的通過單位投資、個人擔保、土地抵押、爭取幫扶資金、聯系金融機構等方式,幫助群眾解決無錢辦事的問題。還有的想方設法引進企業,就近建立生產基地,幫助群眾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農業增收項目,提高貧困戶的農業生產效益。
嚴紀律樹形象,讓第一書記當好黨組織的代言人
第一書記身在基層、但來自機關,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組織的形象,為此,我們將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載體,嚴格要求、強化管理,讓他們在群眾中樹好黨組織的先進形象。一是健全完善制度。人員派出后,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結合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履職情況,會同自治區扶貧辦、財政廳等單位,研究制定了《扶貧開發駐村工作隊及農村基層黨組織第一書記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日常工作要求,有效解決了“兩頭兼職”“走讀”等問題;建立了監督考核機制,為駐村干部戴上了“緊箍咒”;明確了獎懲等制度和生活補助、報銷差旅費、定期體檢等事宜,以及評先選優、表彰獎勵等事項,成績突出的及時提拔,有效確保了駐村干部安心、安身、安神駐村工作。二是強化督查問責。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堅持以督查促落實,定期組成暗訪督查組,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落實駐村制度、開展工作、遵規守紀等情況進行暗訪,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對于先進典型,借助《寧夏日報》開通“點贊第一書記”“點贊大學生村官”專欄和電視媒體,宣傳先進事跡和工作方法,擴大了先進示范效應。對不作為、不會為、不守紀律的駐村干部,及時向全區下發通報,點名曝光,讓個人和單位紅臉出汗。同時,建立第一書記全程“召回”機制,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先后對不勝任本職、不安心工作、不遵守工作紀律的28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了“召回”調換。三是落實捆綁要求。堅持一手抓第一書記激情干事,一手抓派出單位助力脫貧攻堅,確保“不脫貧、不脫鉤”要求落地見效,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以學習教育推動脫貧攻堅,將學習教育成果體現在推動脫貧攻堅上,嚴格落實責任捆綁、項目捆綁、資金捆綁要求,使第一書記駐村與部門結對、單位聯村結合起來,把單位職能優勢、資源優勢用到精準幫扶上。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