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牢牢抓住了蟹苗養殖從長江苗到人繁苗再到土池苗的技術更迭機遇,整合集中全村土地,先后建設了4個蟹苗生產基地,創立了“七房蟹苗”品牌,與產業鏈上游大眼幼體廠商合作,初步實現了蟹苗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目前,七房村蟹苗培育已經達到三個95%:全村蟹苗培育面積占耕地面積95%,從事蟹苗培育產業的農戶占總戶數的95%,蟹苗銷售收入占全村農業總收入的95%。七房村被評為“全國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中華蟹苗第一村”。
老支書徐書龍是村里最早掌握土池苗養殖蟹苗技術的實踐者之一,2007年成立了烏溪七房蟹苗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蟹苗養殖戶抱團壯大。去年他花了1萬元給一個5畝水面的蟹塘安裝了傳感器,初步構建了蟹塘管理物聯網。為什么舍得花這么多錢上設備?徐書龍說:“養蟹需要在養殖過程中精心控制水質和溶氧量。氧氣少了螃蟹蛻殼次數少,個頭小,嚴重時還會生病死亡;氧多了螃蟹愛打架,不必要的傷亡多。螃蟹晝伏夜出,蟹農必須寸步不離地守在養殖區,尤其是夏天,整夜都得蹲在塘口,蚊叮蟲咬不說,有時還會碰到毒蛇。而且養殖規模擴大,人工監測難免疏漏,蟹苗的存活率和螃蟹養殖的質量都會受影響。去年試著裝了一個物聯網系統,效果真的很好,能夠自動監測水溫、溶氧量,即使我人在外地,點開手機簡單操作一下就能看到蟹塘的情況,想增氧、換水、投喂餌料,點點手機就可以了,省心又省力。今年我準備加大投資,把這片200畝蟹塘全部裝上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的推廣運用,改變了螃蟹的傳統養殖模式,讓螃蟹培育更加精準化、現代化。除了生產環節,物聯網還能在螃蟹防偽溯源、遠距離運輸等環節發揮巨大作用,為產業發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百鄉萬戶安徽調研組)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