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憋上一大口氣,屏住呼吸,踮起腳尖,小心翼翼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這是百鄉萬戶寧夏調研組在村里上廁所時的必選動作。
調研組重點調查的中寧縣田灘村、原州區姚磨村都沒有通下水,姚磨村更是連自來水也沒通,這給村民生活上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接通上下水,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的堅實一步,但建設模式如何選擇、投入資金從何而來、后續怎樣運行維護,也考驗著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智慧。
其實早在2009年,姚磨村就完成了自來水管道的鋪設工作,自來水使用一年后,由于缺少相應的規劃和勘察,取水源被上游工廠污染,達不到飲用水標準,自來水就停了。村民不得不去村外2公里處取水,前期投入的自來水設施設備已然荒廢。
田灘村有近200戶沒有通上自來水,原因是當初修建自來水管道時,需要破拆已經硬化的路面,施工費用較大,下撥的項目資金不夠,村民又不愿出錢,水管只能鋪到村路口。村干部苦于沒有資金,遲遲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村民怨聲重重。
項目資金只管建,后期維護沒著落,這是農村自來水及排污管網建設管理遇到的普遍問題,但由于不少村沒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運營維護的費用無法落實,管網壞了沒人修,影響了村民的使用。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村民對改善生活條件的訴求更加迫切。生態宜居建設要從農民最迫切、最關注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最基本的做起。接通上下水,解決農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才能讓村民住得舒服、住得安心。
(百鄉萬戶寧夏調研組)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