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官湖村,企業家陳生籌建了258套別墅,準備無償贈送給村民。而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投資兩億多元的一期項目即將交付之時,卻引發了村民不滿。有的村民認為自家人口多,不能和人口少的家庭一樣,要求“多給一套”;有的村民認為不能只分給“仍在村里居住的人”,那些到外地就業的,那些嫁到外地的女兒,也應該參與分配;還有村民認為建造別墅的土地是全體村民的,不能只“贈送別墅”,還應該經濟賠償。在廣東湛江已經出現了兩個“建造別墅扶貧濟困”的新聞。在分發別墅的時候,都引發不小糾紛,村民都說“別墅分配不公平”。本是扶貧之舉,最后卻因村民的種種要求出現矛盾。
原本想給鄉親們做件好事,沒想到結果如此尷尬。這樣的問題,企業家感到頭疼,以至于只能躲避村民。如何分配“濟困別墅”的確十分棘手,很難滿足所有村民的訴求。“建造別墅扶貧”換來如此結果,我們關注的不應只是企業家委不委屈,更應該反思 “建造別墅扶貧”的做法是否合適。
“建造別墅扶貧”無疑是最快的扶貧辦法,一夜之間,“貧困的群眾”就能變成“富裕的群眾”,住上了寬大的別墅。然而,這不是扶貧濟困的正確方式。一則,助長村民惰性心理。都說私欲難填,就是這個道理,你給他1000元他嫌少,你給他1萬元他嫌少,你給他10萬元他可能還嫌少。二則,沒有提升致富能力。免費贈送別墅,一下子使村民變成了“富裕的人”,而實際上并沒有提高他們自身的致富能力。住著別墅,還是沒有致富的項目,依然是坐吃山空,不可持久。
而且,這與國家提倡的“精準扶貧”也背道而馳,村民的貧困情況是不同的,貧困的原因不同,有的是因病致貧,有的是沒有致富項目,有的是沒有發展資金。沒有做到“精準扶貧”,只是每家給一套別墅,效果當然不好。
總之,“建造別墅扶貧”的辦法不可取。扶貧濟困,更應該做的是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江蘇省徐州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