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多元發展 打造兩岸農業互惠共贏樣板園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楊麗君 字號:【

  廣東梅州是重要的“臺胞之鄉”,所處緯度大部分與臺灣相同,氣候、光照、溫度、濕度、土壤等農業發展先決條件相似,有利于兩地發展相近的“山地農業”產業。近兩年,臺灣方面對于兩地合作發展山地特色農業一直持比較積極開放的態度,有關臺企、臺農表現出了強烈的投資意愿,梅州也加大了對臺灣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大臺企在梅州的優惠政策扶持力度。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中央對于“三農”工作和對臺工作提出了更具體的目標要求和更明確的任務,梅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將農業工作與對臺工作緊密形成合力,依托“廣東梅州梅江臺灣農民創業園”“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兩岸青年創意創業基地”等平臺,加強梅臺在農業發展、休閑觀光、精致高效農業、農企管理及良種推廣示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切實發揮農業工作在對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助推兩岸農業形成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雙贏發展格局。

  突出主導產業特色發展。加快高山生態有機茶發展,指導茶企業、茶農規范化、標準化管理茶園,引進臺灣金萱、青心烏龍、青心大囿等優良品種,引進臺灣茶葉烘焙制作工藝,打造 “清涼山”“東方美人茶”“赤樹珍茗”等特色茶品牌,提升茶葉綜合生產能力。著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大力引進櫻花、蘭花、辣木、嘉寶果等臺灣名優苗木,延長產業鏈,致力于農產品的深加工,規模發展項目城北櫻花谷、梅臺農業合作示范園、名貴苗木種植示范園、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等,促進園區產業多樣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拓寬投融資平臺保障發展。以資金作為項目保障和支撐,爭取農業部農業標準化實施示范項目資金、廣東省農業廳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建設專項扶持資金、廣東省“揚帆計劃”產業人才培育工程項目資金等,加大對涉臺農業的政策支持和信貸投放力度,充分利用“政銀保”“助農貸”等金融優惠政策,為涉臺農業項目輸入資金血液,引進新設備、新品種、新肥料、新技術,大力助推園區農產品的種植推廣,扶持園區企業做優、做強、做大。

  搭建名優載體抱團發展。充分利用茶葉協會、蘭花協會、稻米協會等民間組織力量,引領園區企業、農戶抱團發展,舉辦“春茶開采節暨海峽兩岸茶產業發展論壇”“梅臺稻米蔬菜產業對接活動”等活動,做強“長壽富硒”概念農產品,建立“梅江區清涼山茶”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行業標準,擦亮高山有機茶品牌,促進產品上檔次,企業上規模。同時,與名優企業共建“臺創園企業產品展示廳”,舉辦兩岸茶葉、水果等農產品品鑒交流活動,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廣東省農博會、中外農業發展論壇等,推廣梅臺名優特產電子商務體驗,提高特色名優產品知名度,展示梅州在推動海峽兩岸農業、經濟合作交流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效。

  創新人才培育長效發展。高度重視智慧農業,依托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梅臺農業合作博士工作站以及廣東省農科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研究機構,建立兩岸農業專家庫,聘請國內科研院校專家及臺灣農業專家為園區農業發展顧問,以農民需求為導向,定期對園區內專業技術人才和茶農、花農、果農等進行有組織、有目的培訓,加大培訓指導力度,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長效支撐。

  結合美麗鄉村振興發展。圍繞黨的十九大大政方針,緊扣“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積極培育發展全市11個海峽兩岸示范基地,穩步推進臺創園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發展建設。深入探索生態農旅發展新路子,積極助推生態富民產業,依托園區茶園、蘭花基地等特色資源和景觀資源,努力挖掘創意文化的元素,加速特色民宿開發建設,促進“愛麗絲莊園”“梅臺農業合作示范園”“梅臺文化創意產業園”等休閑產業的擴容提質建設,舉辦以“萬國南瓜”旅游節、侏羅紀時代恐龍展、自然科普展覽等系列活動,吸引省內外游客進園區觀光體驗,實現園區企業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深化兩岸合作共贏發展。加強對臺農業工作,提升臺創園管委會的管理服務水平,熱情接待臺農、臺商及臺灣農業技術專家到園區考察交流,利用中國臺灣網、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網、粵臺視窗、梅州日報、梅州政府網站等信息平臺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吸引更多臺灣農民來梅州投資創業。梅江臺創園每年組織2批(次)30人(次)農技專家赴臺學習,加強梅臺兩地在農業發展、休閑觀光、精致高效農業、農企管理及良種推廣示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時,重視青年回流返鄉創業工作,建設“兩岸青年創意創業基地”,積極搭建就業、創業平臺,積極為“臺二代”來梅創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創業環境,為梅臺農業企業拓展發展注入新血液、新活力。

  (作者單位:廣東梅州梅江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