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承擔了重點貧困村——歧河鄉胡坡樓村的脫貧幫扶工作。該村轄5個自然村,10個村民組,總戶數483戶,總人口2004人,其中貧困戶221戶512人,耕地面積2560畝,人均耕地面積1.28畝,主要產業以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為主,是典型的貧困村。
農廣校入村幫扶以來,通過深入走訪座談,了解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的思想、生活和生產情況,發現貧困村民致貧原因多是思想保守,缺技術、缺資金、缺致富項目。于是,根據該村的實際,實施了“四步”產業扶貧法,即轉思想、送技術、上項目、搞服務,做到精神扶貧、智力扶貧,進而實現產業扶貧,建立起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
轉思想,變思路。針對貧困群眾思想認識落后、有畏難情緒和等靠心理,夏邑縣農廣校采取扶貧先扶志,做到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首先,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惠農政策的宣傳教育,倡導面對苦難、面對貧窮毫不畏懼、毫不退縮的精神,破除貧困戶“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讓貧困戶樹立“先動手、后伸手、脫貧靠雙手”的自力更生意識,拔除貧困群眾思想上的“窮根”。其次,通過個別走訪談心,針對性的解決貧困群眾的思想問題。同時,組織村黨員、干部群眾代表300多人到外地參觀考察,使其解放思想,開闊眼界,轉變觀念,增強信心,激發貧困群眾依靠勤勞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為發揮其脫貧致富骨干帶頭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送技術,長本領。為提高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技能,確保貧困群眾掌握致富本領,農廣校注重扶智,做到扶思路、扶知識、扶技術,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首先,解決貧困戶學習技術的場地,為該村新增桌子25張,凳子52把,建立了農民田間學校。其次,以農民田間學校為陣地,開展教育培訓,先后組織舉辦綠色證書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等職業教育等各類培訓班,累計為胡坡樓村培訓中專學歷生80人、新型職業農民學員120人、綠色證書學員200人、實用技術培訓5000余人次,發放技術明白紙1萬余份。同時,及時搞好跟蹤服務和技術指導,使貧困群眾掌握了技術,增強了發展產業的信心和能力。
上項目,興產業。夏邑縣農廣校把發展高效特色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脫貧的首要任務,先后帶領本村貧困戶代表到山東壽光、臨沂,河南南街村、滎陽等地參觀考察農業特色產業,讓貧困群眾實地了解發展高效產業、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種植模式能夠帶來高的效益,幫助貧困群眾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意愿選擇致富產業。通過引導,村民發展塑料大棚100多畝,種植優質西瓜和蔬菜、發展優質果樹軟籽石榴130畝、無花果50畝、藥材30多畝、養殖戶50多戶。針對貧困戶發展的這些產業,農廣校加強技術培訓,選派教師及時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確保遇到技術難題隨時能夠順利解決。在農廣校的支持下,貧困戶大膽地走上發展高效特色產業致富的路子。
搞服務,促脫貧。為確保產業順利發展,夏邑縣農廣校駐村工作隊根據實際需要搞好各項服務,實地解決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及難題。2016年底,向電業部門申請產業發展用電,圍繞產業發展地帶架設電網線路1500米,在原有兩臺變壓器的基礎上,又增架3臺變壓器,保證了農田用電;在農田水利建設上新增26眼機井,重新沖洗原有9眼機井;同時申請圍繞產業修建村道路5公里,實實在在解決了群眾生產、銷售所面臨的難題;為發展產業的貧困群眾協調落實金融扶貧政策,辦理小額貸款累計160多萬元;還為種植瓜菜的貧困戶免費提供生物有機肥和氨基酸肥以提高品質和效益,從而確保貧困戶切實走上發展高效特色產業脫貧致富之路。
實施“四步”產業扶貧法,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迅速改變了胡坡樓村的產業面貌,形成戶有致富門路,村有特色產業的局面,建立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
貧困戶張顯元今年50多歲,孤身一人,原來思想懈怠,不思進取。農廣校駐村幫扶工作隊走訪周圍群眾時,聽到大家反映,張顯元在父母在世時非常勤勞,不僅養活二老,還能接濟兩個哥哥。為幫張顯元脫貧,第一書記王子朋經常到他家找他談心,并找到了致貧原因:一是孤身一人生活沒奔頭,二是缺資金,缺技術,少項目。針對致貧原因,駐村工作隊勸導他參加技術培訓班,使其解放思想學技術,還幫助他承租了9畝土地,協調貸款5萬元,建了24個西瓜大棚。一年下來,他不僅給前來打工幫忙的貧困戶發放工錢萬余元,還還清了貸款,積累了發展資金和致富的本領。村民張坤杰因好吃懶做,家庭人口又多,成了村里有名的“大肚子”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動員他參加各類培訓班,每次外出考察都帶他參加,激發他的干勁,2017年他承包了10畝地,春季種植大棚西瓜,秋季種植大棚辣椒,一年純收入達7萬多元。村民胡繼波因無技術,通過參加農廣校舉辦的培訓班和外出考察,決定不再外出打工,打算在家發展軟籽石榴。2017年春季,5.4畝責任田里全部栽上果樹,果樹間種植了花生,花生收后又種植了大白菜,還在地頭養了雞,這一年不僅培育了石榴樹苗,而且還凈收入了2萬多元。2018年石榴樹將掛果,收入將會大大增加,到盛果期畝純收入將在萬元以上。由于廣大村民看到了貧困戶發展高效特色產業取得的顯著成效,紛紛效仿學習。2018年該村大棚瓜菜面積、軟籽石榴面積和養殖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農業特色支柱產業凸顯。目前,村里又建立了一座冷庫和一個脫貧工廠,廣大村民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高漲,正在朝著脫貧致富奔小康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奮力邁進。
(作者單位: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