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四葉草”,喜迎八方客。11月5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吸引了全球目光。世界期待、萬商云集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式開幕。來自五大洲3600多家企業的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帶著自己最新最好的明星產品,漂洋過海來到這里,競相亮相;與此同時,采購商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象征幸運和希望的“四葉草展館”里,一個個舌尖上的故事正在上演。
買全球 觸手可及
11月6日一大早,巴西Reala公司首席執行官Fabio Guimaraes霄甫寶就來到了會展中心7.2館的巴西展臺前,這是他第三次來中國,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他還帶來了巴西的明星產品——舊石器時代的零食、橄欖油、冷凍魚……Fabio Guimaraes霄甫寶告訴記者,這些都是純天然有機的,不含糖分,橄欖油還榮獲了2017年葡萄牙最佳品質獎前三名,目前他們的消費市場主要在美國、歐洲等地,還沒有打入中國市場,此次參加進博會想在中國尋求一個大型代理商,幫助打開中國市場,這對中國和巴西來說是雙贏,對巴西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產品將賣得更廣,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可以品嘗到更多健康低熱量的食品。
阿根廷的烤羊排、南非的水果、斯里蘭卡的茶葉……走進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食品及農產品區域各色各樣全球美食琳瑯滿目讓人垂涎欲滴。
作為進博會八個展館之一,食品及農產品館人氣頗高,吸引了眾多中國采購商。這里匯聚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企業,在這場盛會上全方位展示他們最引以為豪的國民食品及各類農產品。
在澳大利亞一家水產品展示區,一名工作人員從水族箱里拿出了一只皇帝蟹,引來不少群眾紛紛駐足拍照。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只漂洋過海的皇帝蟹大概七公斤左右,售價在6000元人民幣。目前中國市場鮮有皇帝蟹銷售,他們希望通過這次進博會,找到更多的代理商,打開中國市場。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升級和購買能力的提高,他們對中國市場很有信心。
除了龍蝦,比拳頭還大的鮑魚,兩公斤重的澳洲龍蝦,也是Pinnacle Food Australia公司給中國消費者帶來的福利,他們都是“坐”著飛機連夜趕到上海。
首屆進口博覽會參展商當中,有很多企業已經在中國深耕多年,也有一些是像hwc公司一樣第一次通過進口博覽會進入中國市場。法國科西嘉島上的葡萄酒就是其中之一。
藍色的葡萄酒,大海一般的顏色,不少中國消費者還是第一次見到,“這讓我們大開眼界!”不少消費者紛紛感嘆。據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藍色的葡萄酒是釀好后在七十米深的海底存放六個月才形成的。
科西嘉,是拿破侖的出生地。它是法國最大的島,擁有地中海氣候,有著法國本土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匹及的陽光和干燥。產區總共有40多種釀酒葡萄,每年八月份葡萄成熟之后會進行采摘并將其釀成美味的葡萄酒。據科西嘉展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和綠地集團簽了一億元采購訂單,計劃在科西嘉再種植開發一片新的葡萄地,很高興未來他們釀造的葡萄酒能夠進入中國市場。
遠道而來的還有巴拿馬食品集團,在展廳,巴拿馬hwc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巴拿馬有世界上單價最高的咖啡,他們生長在巴拿馬的大山里,種植面積只有一萬平方米,希望通過這次展會能讓中國消費者更多了解巴拿馬咖啡,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代理商,讓巴拿馬優質咖啡走進中國市場。”
“大咖們”的購物車
11月5日下午3點,進博會展館向采購團開放。而山東省十里香芝麻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早已摩拳擦掌、蓄勢待發。展館一開放,他們便迅速入場,力求尋獲更多商機,抓住更多機遇。
山東省十里香芝麻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濱州的一家民營企業,早在幾個月前便已報名參加進博會。公司副總經理孟維國告訴記者,公司成本的大頭是原料——芝麻,每年都要用掉5000多噸,其中一半依賴進口,每噸采購價格1.2萬元左右。以往都是從代理商那里進貨,這次打算在進博會上物色一下非洲產地的供應商。
“以前出國成本高、費時費力,我們考察得少。這次進博會把供應商送到了家門口,太方便了!如果能直接進口,有望把采購成本降低5%左右,一年算下來能省下150萬元。”孟維國高興地說。
有1億人口的山東,是個廣闊的大市場。威海潤澤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秦維濤說:“以往我們找貨源,巴西、智利,南美、北美,挨家轉。轉一圈,頂多收獲兩三家。這次好了,在家門口看全球、買全球,太便利了!等于給我們進口商開辟了一條大通道。”他說,經過前期聯絡,這次進博會上,他打算和巴西、阿根廷牛肉供應商簽約,采購金額約1億元。經過這次擴大采購,公司明年的進口額預計會比今年翻一番。除了收獲頗豐的民營企業,國內大型央企的購物車更是滿滿當當。
57家外商簽約,數百億人民幣農產品采購大單現場達成。這是11月6日中糧集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收獲”。
在中糧相關人士看來,“買全球賣全球”開放合作的過程是行業內彼此促進、互利共贏的過程。
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呂軍表示,中國市場進口在滿足日益增長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為全球農民持續增收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帶動了全球農業產能和發展水平的提升,引導農產品國際貿易穩健發展,最終推動全球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實現均衡,促進全球糧食安全。
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說:“中糧有很多合作多年的海外客戶,在加工出口的過程中受益良多,比如在向日本出口大米的過程中學習了很多先進的工藝、品控的標準和流程。現在我們也是買家,在進口過程中,我們也將我們的標準和管控要求輸出到出口國、出口商,引導他們進行產業升級和標準提升。”
例如,自2014年開始,中糧集團共從柬埔寨進口70萬噸大米,占柬埔寨大米出口總量的近40%,助推了稻米產業的升級和進步,實現了區域合作雙豐收。2016年5月,中糧投資7500萬美元在烏克蘭建設DSSC碼頭,成為烏克蘭最先進的農產品中轉設施,為周邊國家糧食物流體系打造出重要的支點。
呂軍說:“買家、賣家、產業提升、渠道建設、信息共享,這些貿易基礎要素將會在互利共贏的貿易關系中帶動全球經濟向良性增長。”
活躍的電商軍團
巴西亞馬遜河的淡水魚、澳洲的車厘子即將在中國實現次日達甚至當日達。支撐這一變化的是它們搭乘的電商快車。
瑪西婭·內賈伊姆是參展的一位外國嘉賓。與其他外方企業和政府人員不一樣的是,這位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的商務總監不只是參加這幾天的進博會,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任務。
進博會前夕,她帶領約30家巴西企業的業務負責人前往杭州阿里巴巴集團總部接受培訓,學習如何更精準地滿足中國的消費需求。據她介紹,未來還將有500家巴西企業通過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進入中國市場。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電商企業是活躍在首屆進博會采購軍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蓮認為,電子商務為國內外中小企業創造了參與國際貿易的機會,電商進口成為新一輪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首屆進口博覽會開幕以來,已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國際品牌,與近百家電子商務企業洽談、交易,涵蓋新型3C電子產品、健康家電、服裝服飾、家居生活、美容彩妝、醫藥保健、糧油食品、生鮮等8大品類。
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跨境電商的發展既提升了國人的消費品質,也為全球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實實在在地貢獻著活力。
農業產業的機會
“1997年至2017年的二十年間,中國進口食品年均復合增長14.6%。2017年,中國進口食品達616億美元,增長11%,每年中國從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大量的乳制品、水產品、肉類產品、水果堅果等各類食品,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也給農產品出口國帶來了豐厚回報。”在11月7日下午舉行的首屆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峰會暨 2018年度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
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一系列財稅、金融政策和貿易便利化措施出臺,越來越多的國外食品走向老百姓的餐桌,滿足了國內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除了進口來大量的商品之外,進口博覽會還會帶來些什么呢?
來自美國的嘉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農業食品公司,與中國有長達47年合作關系,可以說是中國的老朋友了,此次他們帶來的展品涵蓋糧食、牛肉、食品配料、棉花等多個領域。嘉吉公司中國區副總裁馬征表示,“貿易連接世界、滋養世界,也是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的一個關鍵因素,開放的貿易格局除了有助于企業發展之外,也能幫助全世界農民找到廣闊的市場空間。通過貿易能夠把各國農民都連接在一起,他們不僅是供應者,也是消費者。這次進博會無疑是一個特別好的平臺,使得中國和世界有一個更好的連接。在未來,會對世界貿易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農業國際合作日益增多,農業科技、人才交流密切,世界正在共享農業大數據,將助推農業產業升級。
馬征介紹,“我們在中國有30家飼料企業,對中國養殖業農民進行培訓,在過去幾十年已經對超過350萬農民進行培訓。另外還在中國有6家從事玉米深加工業務的工廠,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把一些先進技術傳授給中國農民,同時收購農民的產品,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良性循環。”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益海嘉里母公司豐益國際與合作伙伴簽訂了總值超過40億元人民幣的合作協議,該集團已成為目前國內主要的糧油食品生產供應商之一。“在不斷擴大投資的同時,我們還積極投入研發,以科技帶動產業升級。2009年我們在上海建立了豐益全球研發中心,每年拿出5%左右的集團營業利潤作為研發投入,以在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糧油產品需要的同時,通過創新驅動助力中國糧油產業轉型升級。以前是賣全球,現在是買全球,這彰顯了國家綜合實力,一方面與世界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也能享受到全球最好的產品、最優質的資源。”益海嘉里公共事務部副總監潘坤說。
在新西蘭佳沛展臺前,幾個中國消費者正在試吃獼猴桃。新西蘭佳沛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商,在中國市場有著20多年的銷售歷史,2017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超過5億紐幣(約合近25億人民幣),中國逐步成為佳沛全球第一大單一市場。
“為了12個月持續給中國市場供應更優質的產品,2018年5月公司在四川綿竹成立了首個獼猴桃試驗站,將對后期人工選育過程以及對土壤的管理、果園管理、生產經驗方面進行必要指導。進口博覽會不單是產品的進口,還把優良品種、新西蘭的管理技術跟經驗帶到中國,和本地獼猴桃產業進行合作,共同提高、共同發展。”佳沛中國高級公司事務經理李世駿告訴記者。
澳大利亞展團此次不僅帶來了讓人大飽眼福的食品,進博會期間澳大利亞科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與青海省科技廳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上海舉行了1.5億人民幣的采購簽約儀式。澳大利亞農業與園藝協會會長蔣淵偉說,協議簽訂后,將會利用澳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品種,在青海進行種植及產業化的推廣。
進口食品正在升級我們的食譜,進口機械、技術在幫助我們提升農業生產力,與此同時,中國不少企業也在積極走出去,拓展國外農業合作新領域。在中外農業雙向交流中,溝通的不僅是商品,更有農業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經營方式。一進一出之間,既調劑了余缺,增加了農民收入,又降低了國內資源承載壓力,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騰出了空間,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助力。共享農業優質資源,聯通世界農民。中國搭臺,各國合唱,進博會將為全球農業發展創造更大舞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