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國營武陟農場,場長薛金永一干就是15年。從風華正茂的年輕場長到老驥伏櫪的資深老場長,如梭歲月帶給他的除了臉上的皺紋、稀疏的頭發、彎曲的脊背,還有眾多的榮譽……不過在他心中,分量最重的是2014年榮獲的“全國農業先進個人”這一熠熠生輝的光榮稱號,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帶著感情
志做樸實憨厚的農墾人
2003年8月,薛金永剛調任到農場時,場區破舊不堪、人心渙散不齊。面對貧窮落后的面貌,他沒有畏懼、沒有抱怨,沒有把這里當做自己進步的跳板,而是立志改變這一切。因為他知道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壯士斷腕的勇氣,才能不負組織的重托與期望、不負一場之長的責任與擔當。憑著一股戰勝自我、挑戰自我的魄力,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帶領廣大干部職工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業、砥礪奮進,硬是把原來瀕臨倒閉、年收入不足200萬元的小農場發展成為一個年銷售收入達1個億的綜合型農墾企業,職工人均收入由原來的4000多元增加到2萬余元。如今,全場上下和諧穩定,干部職工安居樂業。
在農場工作期間,薛金永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休息日。資金緊張時,他率先垂范,積極籌措資金;車間機器旁,他關注著生產的每一道流程,思考產品的更新換代;田間地頭里,他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的生長情況,思考種業的轉型升級;跑招商拉項目時,薛金永不知疲倦地推薦農場、吸引客商;高溫酷暑下,他為一線的員工同志們送去清涼;寒冬臘月里,他為困難大病職工帶去溫暖……
充滿激情
敢做改革創新的開路人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精神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武陟農場改革發展的歷程中,始終離不開創新。面對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薛金永敢于打破框框、勇闖雷區、銳意進取,主動適應新常態、開拓新思維、運用新方法、采取新舉措、謀求新發展、展現新作為。
思想文化改革。2003年至今,面對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亟需不同的發展理念,薛金永帶領員工先后確定了“工業強場、種業興場、項目助場”“打開場門、拓寬農門、廣辟財門”“圍繞種業增效益、圍繞工業增實力、圍繞城鎮建設增活力、圍繞項目建設增總量”“項目拉動、工業推動、種業帶動、酒業促動”等不同的工作方針。近年來,他帶領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提出了武陟農場新時代農墾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推進武陟農場集團化、企業化改革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武陟農場綜合發展能力。身為“學習型場長”的他,十分注重員工隊伍的綜合文化素質,注重加強黨的政策方針、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的學習培訓,并邀請著名專家前來授課指導、為職工建立“農墾書屋”、購買廣播器材和體育器材。同時,多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提升整體精神文明形象,對全場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用思想文化改革引領實踐改革,把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農墾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上來,爭做新時代農墾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排頭兵,推動現代化農業建設。
管理體制改革。經過60年的發展,武陟農場已發展成為一個集地域、人群、組織機構、服務設施、獨特文化等社會構成要素齊全的特殊經濟的小社會區域。從自身墾區特點出發,在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薛金永認真總結改革經驗,因地制宜地制定辦社會職能分離辦法,正確選擇政企分離的形式,積極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對接,盡最大努力喚起地方政府對社會職能改革工作的關注和重視,為農場所承擔的道路建設、農業用電、文體廣播、生活用水等職能分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進一步消除束縛農場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減輕國有農場負擔。
人事制度改革。2006年,薛金永以農業稅費改革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內部管理體制和各項配套改革,完善了農業承包經營體制,實行農業經營機制的創新,又將“機關內設崗位”進行了重新配置、優化結構,實行了領導班子崗位責任制;從2010年開始,對機關干部實行“優化組合、競聘上崗”現代企業用人制度,大力推進中層領導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進程,同時也不斷加大科技人才引進,先后引進大學生20多名;近年來,隨著企業發展規模的不斷壯大,針對下屬企業公司采取了“統一管理、獨立核算”的新型管理體制,每名副場長擔任一個部門的小老板,每年都與實體經濟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管理書,建立客觀、準確、科學的考評機制,所有下屬企業人員工資均由下屬企業自支自負,徹底摒棄國有職工“吃大鍋飯、持鐵飯碗”的思想,使全場上下形成“發展熱、熱發展”的良好態勢。
農業基礎改革。近年來,薛金永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積極對接國家小麥育種專家教授,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學院等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關系;通過爭取項目,也引進農業智能化灌溉技術、農機農藝配套的精簡化高效栽培技術等,建成智慧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站,進一步提高了良種覆蓋率和標準化率;通過組織干部職工“走出去”,學習考察兄弟農場的先進經驗,利用農場豐富的自然資源,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蔬菜、水果等農業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推出農產品,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優勢明顯的農業高效產業區。目前,全場常年穩定的小麥種子繁育基地2萬余畝,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無公害蔬菜大棚種植基地200余畝。
產業結構改革。2009年,農場提出要用工業的理念經營農業,走外向型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實現一二三產協調快速發展。先后成立了新時代種業有限公司、步瑞特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古寺春酒業有限公司。通過努力,使農場形成多元化創新發展格局,整體效益連年攀升。除此以外,按照武陟縣“六大戰略”要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對農場及周邊約5000畝的土地進行規劃設計,打造勞動體驗、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農業園區。目前正積極對接投資商河南省和興集團有限公司,委托河南理工大學環境學院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編制定位。
保持真情
樂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為了解決職工住房問題,農場投資150萬元在場區修建兩棟職工連體住宅樓,投資2000多萬元,在縣城新建168戶的職工小區樓;投資80萬元,修建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工程,使全場居住的所有職工用上了沼氣,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質量。為了解決職工澆地用水困難問題,薛金永和班子成員一道去跑項目、拉資金,共打機井26眼,修井房63座,安裝水泵配套設施63座,使農場實現井灌和自流灌溉相結合的水利格局;為了解決職工生產生活出行難問題,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場區生產生活道路20多公里……干部職工群眾有什么家長里短,他主動解開心結、化解矛盾。在他看來: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
(河南省農業廳農場管理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