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庫是北京人的大水缸。今年55歲的劉永連,就出生在密云水庫旁的一個村莊里。這里新中國成立前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劉永連的父親是位老黨員,從小耳濡目染,在紅色氛圍中成長,奠定了他要一生跟黨走的政治信仰。
高中畢業后劉永連回鄉務農。但山里交通閉塞、耕地很少,實在難以實現他要干一番事業的夢想。他選擇了外出打工來開闊眼界、增長創業的本領。他在一家當時很有規模的鄉辦汽配廠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這個廠當時在北京市的汽配企業中排行老二,廠里有黨組織,這讓劉永連感到非常親近。他積極靠攏黨組織,1987年,24歲的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就把時刻踐行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立為終生的奮斗目標。劉永連說:要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黨員就要有責任感,在社會中要有價值、有擔當。
“抓黨建,讓鄉辦企業走出了困境”
“企業發展的根基是黨建”。劉永連現在是北京東方神韻工貿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企業前身是一家鄉辦企業,在面臨倒閉的時刻,上級聘用劉永連接手。當時企業的60多名職工絕大部分都是密云水源保護區的農民,企業背負著70多萬元的外債。職工的工資被拖欠。很多人不看好這位33歲的新掌門人,他感到壓力很大。他明白因為修水庫,家鄉的7萬余名父老鄉親搬遷告別了有燕地天府盛譽的魚米之鄉。24萬畝良田沃土被淹沒在了大湖深處。他更清楚因為要保水限制上項目,當地群眾就業有多難。一旦職工沒有了飯碗,會給家庭與社會帶來多少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劉永連告訴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多難也不能退縮。一定要帶領職工走出困境,過上幸福的生活。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鎮黨委提出成立黨支部。他說一個企業要有魂,這個魂就是黨組織。他召集黨員和20多名職工代表開會,說了三點:第一,我是鎮里聘用的廠長,但我還是廠里支部書記,你們可以不相信我,但是要相信黨和政府。第二,我代表黨組織鄭重承諾,要把企業發展和職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三,不管有什么困難,我絕不會拖欠職工一分錢工資。我們不僅要把企業辦好,還要活下去,走出去,把企業做強做大。
劉永連明白,作為一個黨支部書記,身上擔負著社會的重擔,擔負著黨賦予的重任。不能讓群眾對黨失去哪怕一點點的信心。說來輕松,具體到企業經營當中,就沒那么容易了。當時,他主管的這家小型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只能生產一些簡單的建筑施工機械。至于利潤,更是薄得可憐。還有那輛老掉牙的運輸車,讓他揪心。如果車出了毛病,根本修不起。那些日子,他落下了一個“毛病”,每天住在廠里,不管多晚必須聽到運輸車回廠的聲音才能入睡。
更難的是給職工發工資。有一年的冬季特別寒冷。臨近年關,廠里職工的工資還沒有湊齊。這可如何是好,劉永連一時急火攻心、牙疼嘴腫、喉嚨沙啞,沒辦法,他只好去向親戚朋友借錢,把家里準備買房的錢,親戚準備娶媳婦的錢……都借來了,春節前結清了所有工資,贏得了職工們的信任。他們說:劉書記說話算數!黨組織說話算數!幾十名寫了辭職報告的人又回來了,緊緊圍繞在黨組織周圍,開啟了振興企業的航程。
根據密云地區的保水使命,企業要發展就得上綠色環保項目。劉永連看中了方興未艾的數字產業。他抓住機遇、克服種種困難,建立了一個中外合資的光盤制造企業。這期間還有個小故事:合資后外方老板反對在企業搞黨建。劉永連對他說,你是在中國做生意,而中國老百姓最信的就是共產黨。黨組織必須在職工身邊,才能蓬勃發展!
黨建的紅色驅動,保證了企業綠色發展穩步提升。1996年公司職工的人均工資就達到了1000多元,企業全年納稅230多萬元,轟動密云。企業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徹底走出困境。
“企業文化就是黨建文化”
“東方神韻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為人民服務,這也是共產黨的宗旨。‘紅色驅動,綠色發展’是我們企業的發展理念。企業文化建立在黨建文化基礎之上”。劉永連說,一個企業的文化好比一個人的“三觀”,必須要正。企業要是脫離了黨建,就好像缺了一條腿。在民營企業里,職工和老板是雇傭關系,而有了黨組織,企業就有了向心力,有了共同的信仰,有了魂!
要想企業文化得到職工高度認同,必須以人為本從細節上關切他們的點滴訴求。2003年,黨總支開展了黨員與職工之間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23名黨員與職工之間結成幫扶對子,從生活、工作等方面相互幫助、共同提高。通過開展“一幫一”活動,黨員能夠及時了解職工對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意見、建議以及職工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困難,并及時向支部匯報,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一幫一”活動,黨總支了解到職工楊建東家庭負擔較重,生活困難的情況后,在黨員中開展了捐款活動,為楊建東捐款3000余元,為其家中安裝了暖氣,有效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
“黨建要有‘溫度’,要讓每一名黨員、群眾時刻感到黨組織的溫暖。”劉永連認為,企業黨組織首先要為黨員服好務,又通過每一個黨員為群眾服好務,才能為經營帶來活力。黨員們日積月累的每一件小事,使群眾加深了對黨的了解和感情。一點一滴,紅色基因滲透到每一名企業員工的心靈深處。
每到七一前夕,一線的女工們就開始自費購買服裝,利用工作之余籌備慶祝黨的生日的演出。今年她們表演的《繡紅旗》《我是清潔工我驕傲》等節目熱情澎湃,處處散發著主人翁的自信與幸福的神采。保水隊員自創節目相聲《我要入黨》,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現在,企業的年輕人積極要求進步,爭做一名黨員、團員;黨員、團員則在工作、生活中處處起到先鋒隊的作用。樹新風、立正氣蔚然成風。
東方神韻公司的黨建文化不僅關心體貼職工,更具有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大格局、新境界。在抗洪救災、汶川地震等國難當頭的時刻,他們都能爭先恐后的捐款捐物。今年7月25日上午,由北京市密云區石城鎮人民政府主辦,石城村民俗旅游專業合作社承辦的“第三屆石城石畫文化節”,主辦方決定,借此機會,舉辦義拍活動,所有善款全部捐贈給6個遭受洪災的受災戶。在競拍過程中,北京東方神韻工貿有限公司黨委代表隊,為幫災區募集更多的善款,他們頻頻舉手競標。他們的出色表現,給在場的干部群眾、藝術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劉永連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抓好新時代的企業黨建文化工作,就是抓經濟、抓民生、保發展。堅守好企業黨建文化這塊陣地,讓群眾實實在在、時時刻刻看到黨、感受到黨的溫暖。讓黨的理想信念,在群眾中生根、開花、結果。
“企業騰飛,黨員是先鋒隊”
東方神韻公司黨委始終不渝堅持紅色驅動、綠色發展的價值取向。黨建在企業的項目定位及配合政府部門保護生態環境,參與社會綠色綜合治理的每個關鍵時刻,都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雖然黨員的覺悟不是一般齊,但他們絕大多數認同組織的約束性,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
2002年企業改制,“東方神韻”徹底轉變為民營企業。這一年,公司根據密云水源保護區的特殊要求,上馬了綠色生態消毒液制造項目。
2003年趕上非典,市場急需大量的消毒液。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當時全力開工保障消毒液產品供應已經成為政治任務。但那時社會上恐慌情緒在蔓延,很多企業的員工們都回家了,企業停產。劉永連感到這是黨員干部發揮作用的關鍵時刻。他召開黨員、團員會議,講明形勢和責任……黨員們首先站出來表態:黨考驗我們的時候絕不退縮。堅持生產,我們不回家!緊跟著,團員們也站了出來。黨團員沖鋒在前,全體職工沒有一個臨陣逃脫,反而有20多名職工的親朋好友受到感召,決定作為臨時工加入到生產中來。他們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為確保北京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非典后公司黨組織進一步壯大,申請成立了黨總支。
2009年金融危機后,企業競爭加劇。加之密云水庫周邊特殊的生態要求,企業面臨新的選擇,要么關門,要么轉型。在企業即將倒閉的關鍵時刻,劉永連以大無畏的精神再次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新政策,討論新形勢,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2013年黨委開會正式決定:企業再次轉型,從保護綠水青山入手,搞第三方社會服務,承接政府服務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服務綠色社會綜合治理,服務綠色百姓文明生活的服務職能。全體黨員同意并服從這次轉型的決定,徹底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
“三個服務”的企業運營模式,對東方神韻黨委班子和干部職工來說,完全是一片陌生的天地。如何才能把無限的綠色商機轉變為實實在在的企業項目,繼而變為干部職工的福祉,劉永連及黨委一班人邁開雙腳走機關、訪鄉村,開啟了詳細的調查研究、拜師學藝之旅。他們向率先進入相關行業的朋友請教怎樣撰寫項目標書。向環衛工人請教馬路應該如何規范清掃,露天的土堆怎么標準苫蓋。公司總經理、共產黨員劉永國帶領黨員陳立兵,在企業所在地的一個環衛所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待就是半年。
漸漸摸清一些工作規律之后,他們決定首先從接管一個鎮的環衛工作入手推進服務綠色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有關鎮領導非常支持他們的想法,但也提出了不少擔憂的問題。原來一些鄉鎮的環衛職工,由于政府部門疏于管理,久而久之逐漸養成了人浮于事、懶散怠惰的習慣。出工不出力、爭榮譽鬧待遇,動輒就集體上訪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此頭疼的一個群體,交給企業管理能放心嗎?“沒問題。我們有黨的組織保障。有公平公正公開的企業管理準則。有對環衛職工的感恩、敬畏之心,肯定能夠管好這支隊伍。”劉永連的話語擲地有聲。
他們說到做到。過去,環衛職工的食堂很差,黨員干部就千方百計為他們改善生活。一年四季,無論嚴寒酷暑,他們都把環衛職工點點滴滴記在心頭,按時為他們送去避暑、防寒及勞保用品。環衛工人遇到困難,公司黨委領導或項目經理總會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黨組織的真情如春風化雨,暖透了他們的心田。很快,這支環衛隊伍的精神面貌與工作作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所在鄉鎮的環境衛生面貌,也由過去的倒數排名一躍成為先進單位。
“紅色驅動,促進綠色發展”
隨著黨建工作的拓展,2007年鎮里決定把“東方神韻”的黨總支升級為黨委,負責全鎮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劉永連擔任黨委書記。
現在,“東方神韻”公司管理著一支2000多人的“六護”及城鄉環境服務、社會綜合治理、鄉鎮機關食堂餐飲服務隊伍。職工99%是庫區沿岸的農民。僅水庫保水隊就有900人,日夜守護著北京水源地——密云水庫三分之一的水岸線。劉永連以此為豪。有關部門評價說,密云水庫建庫60年,可以說現在是管理水平最好的時期。
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為了更好地踐行黨的宗旨,黨委在總結梳理多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決定把經營理念確定為“紅色驅動、綠色發展。”這個理念的內涵就是用黨的理想、信念武裝全體黨員干部的頭腦,激發他們在企業發展中改革與創新的熱情。繼而帶領職工群眾在服務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服務綠色社會綜合治理,服務綠色百姓文明生活的戰場上建功立業,高效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同時報請上級黨委批準,在每個項目部都建立黨支部。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項目部負責人。這項黨建創新的最大好處,是能夠保障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及公司黨委的相關決策可以直達基層,迅速轉化為黨員與群眾的工作實踐,為企業良性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新動能。
根據項目、黨員分散的實際情況,黨委又在企業的辦公網絡系統專門建立了“紅色驅動黨員之家活動群”,建立了網上視頻會議,實現了支部建在網絡上的黨建創新目標。
出于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管理水平和政策素養的追求,公司黨委還竭力在“黨建共建”方面大膽創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們運用和水庫工商所、稅務所黨建共建的優勢,定期開展為企業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務等活動。無償為大家提供稅收、工商等培訓,進行業務上的咨詢,給黨建工作帶來了蓬勃生機。
讓我們隨手采擷幾個小故事,去共同品讀東方神韻普通黨員、職工的內心世界……
今年4月27日晚上,在鼓樓大街有一位小女孩兒跑丟了。她哭喊著在密集的人流中找媽媽。……無助時刻,幾位巡查隊員叔叔來到身邊,幾經努力把她送回媽媽身邊。
4月28日早晨,一名年輕人在某小區攔住了巡查隊員。焦急地說,家里老人病重需要從五樓抬下來緊急送醫院搶救。此時,巡查隊的小伙子立即救援,幫助把老人送往醫院。
6月21日凌晨一點三十分,三名巡查隊員走到王各莊路口,突然發現一名年輕女子撲向來往車輛,企圖輕生。危難之際,巡查隊員不顧一切撲上去拉住那名女子。經過反復勸導,把她送回家中。
這個公司的干部職工,不僅在花好月圓的時候以繡花功夫出色開展著垃圾清運、城鄉保潔、街區環境治理、游商勸導等瑣碎的城市管理工作,在抗擊洪水災害,密云區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等重要關頭,更是表現出了舍我其誰的亮劍精神。
今年7月18日至7月21日,該區石城鎮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在這三天時間里,東方神韻石城項目部的黨員干部除了在危險區域值守的人員,全部安排到配合鎮政府運送抗洪物資。一輛輛裝載物資的貨車,從道路上飛奔至災區最前沿的時候,必須通過容易落石塌方的地段。關鍵時刻,區域經理、預備黨員周軍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帶領公司的巡邏車走在運送物資車輛的前面,為運送物資的車輛探路。他們的獻身精神,贏得了許多災民的贊譽。
密云區爭創國家級衛生城市的驗收時刻,正趕上最炎熱的季節。區委、區政府向東方神韻公司下達了攻克環衛重大難點街區、鄉村的緊急任務。接到命令,公司黨委火速行動。他們集結精兵強將,立即沖上了創衛最前線。那些日子,干部職工在區域項目經理、共產黨員姜偉的率領下日夜兼程,栽花除草、鋪設路磚、拆除違建,度過了無數的不眠之夜。有的黨員、職工在施工中受傷,依然堅持工作不下火線。創衛工作終于取得圓滿成功。聽到這一喜訊,參戰的職工們無不百感交集,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縱觀“東方神韻”企業黨建的歷程,從保發展、助發展到促發展,黨建在企業成長的道路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中央主流媒體的記者就同一問題采訪這個企業的普通員工時,則得到了另一個答案。他們說,我們劉書記和黨委一班人說得實,干得更實。寫在墻上、說在嘴上,那都不算真的黨建創新。只有把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落實在行動上,這才叫黨的建設呢!有了這樣的黨組織,我們特別暖心。
東方神韻公司黨委以紅色驅動促進綠色發展的華彩樂章,不僅扮靚了密云的綠水青山,美化了城鄉的多彩歲月,也為農民增收、百姓就業奉獻出累累碩果。據統計,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這個區接待旅游總人數105.5萬人次,同比增長7.49%。其中,鄉村旅游接待游客66.43萬人次,同比增長2.03%。在這張出色的成績單中,無疑也飽含著東方神韻綠色衛士們的艱辛與心血。
這個基層黨組織24年“紅色驅動、綠色發展”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何在呢?密云區委副書記劉穎說:“作為非公企業黨建,他促進了自己強大,促進了企業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非公企業黨建的成功案例。他能在密云區好好發展,能夠給密云區貢獻稅收,能夠為密云區的就業提供崗位,就是履行了黨委最主要的職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